[發明專利]利用蔬菜產區種養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的菌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2415.6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59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耀東;任瑞;臧榮鑫;徐紅偉;楊具田;楊妍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民族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14;C05F11/08;C12R1/38;C12R1/065;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燦 |
| 地址: | 73003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蔬菜 產區 廢棄物 生產 有機肥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蔬菜產區種養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的菌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將牛奶、紅糖混合均勻,即得到溶液A;⑵在所述溶液A中加入混合菌液,混合均勻后得到混合液;然后添加無機鹽1份,即得到溶液B;⑶在所述溶液B中加入玉米粉,攪拌均勻,即得水分含量為30%~45%的原料;⑷將所述原料裝入透明容器中,用透氣膜封口,在光照充分條件下于28℃~36℃發酵1~3天,且每6~12h攪拌一次,當混合菌達到20~200億cfu/g時,無菌條件下經干燥、粉碎、裝袋,即得有機肥菌劑。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低廉。采用本發明所生產的菌種生產的有機肥,腐熟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環境保護領域,尤其涉及利用蔬菜產區種養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的菌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很快,蔬菜采收、加工、運輸、銷售時必須去掉的廢棄根、莖、葉,以及市場原因滯銷或自然災害導致殘次的全株蔬菜,產生了大量的尾菜。同時,隨著蔬菜產區養殖業規?;目焖侔l展,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污水等大量廢棄物。由于缺乏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在蔬菜產區建立 “秸稈+尾菜→養殖業→養殖場畜廢棄物→有機肥→果蔬”循環農業模式,對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公開號為CN103966148B的專利,利用干茄子秸稈,干黃瓜秧子,干大白菜葉作為主要原料生產有機肥,所用原料因收獲季節的原因,短時期內集中大量產生,晾曬時受到場地、天氣等條件的影響,容易腐敗變質,造成環境污染,有機肥品質難于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利用蔬菜產區種養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的菌劑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利用蔬菜產區種養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的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將牛奶、紅糖按10kg~20kg:1kg比例混合均勻,即得到溶液A;
⑵在所述溶液A中加入混合菌液,混合均勻后得到混合液;然后按每1L混合液添加無機鹽1份,即得到溶液B;所述混合菌液與所述溶液A的比例為0.5kg~1kg:10kg~20kg;
⑶在所述溶液B中加入玉米粉,攪拌均勻,即得水分含量為30%~45%的原料;所述溶液B、玉米粉的比例為1kg~3kg:7kg~9kg;
⑷將所述原料裝入透明容器中,用透氣膜封口,在光照充分條件下于28℃~36℃發酵1~3天,且每6~12h攪拌一次,當混合菌達到20~200億cfu/g時,無菌條件下經干燥、粉碎、裝袋,即得有機肥菌劑。
所述步驟⑴中牛奶是指經過巴氏滅菌后的脫脂牛奶。
所述步驟⑵中無機鹽1份是由檸檬酸二鈉2.0g、磷酸二氫鉀2.0g、磷酸氫二鉀2.0g、硫酸錳0.05g、碳酸鈣20.0g組成。
所述步驟⑵中混合菌液是按下述方法制得:
①制備沼澤紅假單胞菌純培養菌種:按1g菌種沼澤紅假單胞菌(CICC 23812)用10mL無菌水稀釋,然后取1mL稀釋液A接種于胰蛋白胨大豆瓊脂斜面培養基上,37℃條件下培養6~24h,即得;所述胰蛋白胨大豆瓊脂斜面培養基是指胰蛋白胨15.0g、大豆胨5.0g、氯化鈉5.0g、瓊脂15g溶于1L蒸餾水而得;
②制備褐球固氮菌純培養菌種:按1g菌種褐球固氮菌(CICC22660)用10mL無菌水稀釋,然后取1mL稀釋液B接種于固氮斜面培養基上,37℃條件下培養6~24h,即得;所述固氮培養基是指酵母提取物0.5g、甘露醇20.0g、磷酸二氫鉀0.2g、磷酸氫二鉀0.8g、硫酸鎂0.2g,硫酸鈣0.1g、瓊脂15g溶于1L蒸餾水而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民族大學,未經西北民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24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