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公路隧道表觀病害采集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1878.0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73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學增;朱愛璽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上海同巖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3/00 | 分類號: | B60P3/00;G01N21/8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佳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路 隧道 表觀 病害 采集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公路隧道表觀病害采集車,包括:圖像采集模塊,用于采集隧道襯砌和路面的表觀影像數據;激光掃描模塊,用于對隧道輪廓進行全斷面掃描,獲取隧道輪廓數據;環境檢測模塊,用于對隧道內環境數據進行采集;控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和環境檢測模塊,用于接收并存儲各模塊采集的數據,該控制模塊包括通過交換機連接的主控電腦和工控機;供電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環境檢測模塊和控制模塊,用于整個系統的供電;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環境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供電模塊均安裝于一廂式貨車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檢測范圍廣、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公路隧道檢測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公路隧道表觀病害采集車。
背景技術
我國公路隧道的建設和研究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對隧道安全的監測也刻不容緩。常見的隧道病害包括:變形侵限、裂縫、滲漏水、錯臺、掉塊、坍塌、基底翻漿冒泥、下沉、底鼓、襯砌背后空洞等,這些病害給隧道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對這些病害的檢測是隧道研究的關鍵問題。
目前我國對隧道病害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工記錄和隧道病害檢測車兩類。人工檢測由工人進行現場觀測后畫出隧道內的病害圖,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且危險程度高。目前開發的隧道病害檢測車,一般只針對隧道裂縫,滲漏水,空洞等兩三種指標進行檢測,檢測目標范圍也只局限于襯砌,檢測指標較為單一,檢測目標不夠廣泛;且檢測車的內部構造不夠靈活,無法根據需要安裝對應的設備,難以滿足隧道監測全方位的無死角的高檢測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檢測范圍廣、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的公路隧道表觀病害采集車。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公路隧道表觀病害采集車,包括:
圖像采集模塊,用于采集隧道襯砌和路面的表觀影像數據;
激光掃描模塊,用于對隧道輪廓進行全斷面掃描,獲取隧道輪廓數據;
環境檢測模塊,用于對隧道內環境數據進行采集;
控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和環境檢測模塊,用于接收并存儲各模塊采集的數據,該控制模塊包括通過交換機連接的主控電腦和工控機;
供電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環境檢測模塊和控制模塊,用于整個系統的供電;
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環境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供電模塊均安裝于一廂式貨車上。
所述圖像采集模塊包括與工控機連接的工業相機陣列以及分別與交換機連接的洞門攝像機組和路面攝像機組。
所述工業相機陣列還連接有補光燈。
所述激光掃描模塊包括分別與交換機連接的激光掃描儀和激光測距儀。
所述主控電腦內設置有水冷散熱器。
所述廂式貨車從車頭到車尾依次分為前艙控制部、中艙設備安裝部和尾艙設備安裝部,所述控制模塊設置于前艙控制部內,所述圖像采集模塊、激光掃描模塊、環境檢測模塊和供電模塊分布設置于中艙設備安裝部和尾艙設備安裝部內。
所述中艙設備安裝部包括滑動艙門、設備支架和艙門驅動器,所述艙門驅動器與滑動艙門連接,所述設備支架設置于由滑動艙門和廂式貨車地板形成的空間內,所述廂式貨車地板上設有供滑動艙門滑動的導軌和用于放置連接電線的線槽。
所述尾艙設備安裝部由上至下分為設備安裝艙和供電艙,所述設備安裝艙包括移動滑門和可拆卸面板,所述設備安裝艙內設置有機械臂平臺,所述移動滑門連接有滑門驅動器,所述可拆卸面板上設置有作為圖像采集模塊視窗的玻璃窗口,所述供電艙包括上翻式艙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上海同巖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同濟大學;上海同巖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18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