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鋁合金輪轂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1093.3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25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宗緒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六和輕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28 | 分類號: | B22C9/28;B22D33/04;B22D30/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甬致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經***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鋁合金 輪轂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鋁合金輪轂制造方法,下氣缸動作,控制底模靠近鑄造孔,雙向氣缸動作,控制每組相對布置的側模同步向鑄造孔靠近,底模、頂模和側模相互壓緊形成輪轂鑄造型腔;鑄造機將液態的鋁水澆鑄到鑄造模具的型腔內進行充填;下氣缸動作,下支架帶動底模撤出,撐轂桿從走料軌進入上料軌,從上料軌進入底模的正下方,每組相對布置的側模同時打開;往復缸活塞桿來回伸出縮回,中空電機動作,帶動圓管繞著輪轂旋轉,噴頭對著輪轂外緣上下移動的同時周向旋轉,水泵將冷卻水通過水管送至圓管內,冷卻水通過圓管上的噴頭向輪轂的外側緣噴灑;冷卻完成后,輪轂隨著撐轂桿經上料軌移動至出料軌的一端,從出料軌將輪轂送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鋁合金輪轂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鋁合金輪轂鑄造過程中,包括以下步驟:需要在鑄造機上安裝模具,模具合模,澆鑄鋁水至模具型腔內;澆鑄完成后需要對輪轂進行冷卻;冷卻完成后,打開模具,將輪轂取出。然而,現有的輪轂鑄造過程中,自動化程度不高,人工參于程度高。另外,在鋁合金輪轂的鑄造工藝過程中,在鋁合金輪轂澆筑完成后,需要對鋁合金輪轂進行冷卻。現有低壓鑄造成型技術的模具,冷卻方式一般有壓縮空氣冷卻和水冷冷卻。例如,公開號為CN101530903A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鑄造輪轂模具的水冷裝置》,頂模內部設置有頂模冷卻通道,冷卻誰在頂模冷卻通道中流動,頂模輪心部位設置冷卻柱,冷卻通道將冷卻水導入,輪輻根部設置邊模冷卻通道,底模澆口處設置澆口冷卻通道,底模還設置了底模冷卻通道。然而,由于現有采用水冷進行冷卻的鋁合金鑄造輪轂模具,采用在模具內部開設冷卻通道,在冷卻通道內注入冷卻水,實現對鋁合金鑄造輪轂進行冷卻,由于水對模具具有腐蝕作用,使用過久之后,模具與空氣接觸,造成模具生銹。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鋁合金輪轂制造方法,實現輪轂鑄造的自動化,保證鋁合金鑄造輪轂快速冷卻,防止鑄造模具出現生銹的現象。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鋁合金輪轂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下氣缸動作,控制底模靠近鑄造孔,雙向氣缸動作,控制每組相對布置的側模同步向鑄造孔靠近,底模、頂模和側模相互壓緊形成輪轂鑄造型腔;
步驟S2:鑄造機將液態的鋁水澆鑄到鑄造模具的型腔內進行充填;
步驟S3:下氣缸動作,下支架帶動底模撤出,撐轂桿從走料軌進入上料軌,從上料軌進入底模的正下方,在兩個雙向氣缸的作用下,每組相對布置的側模同時打開;
步驟S4:往復缸的活塞桿伸出一段距離,圓管罩住鑄造成后的輪轂,之后,往復缸活塞桿來回伸出縮回,使得圓管在輪轂的上緣和下緣之間往復運動,同時,中空電機動作,帶動圓管繞著輪轂旋轉,噴頭對著輪轂外緣上下移動的同時周向旋轉,之后,水泵將冷卻水通過水管送至圓管內,冷卻水通過圓管上的噴頭向輪轂的外側緣噴灑,實現對輪轂外緣周向均勻地噴灑水霧進行冷卻;
步驟S5:冷卻完成后,輪轂隨著撐轂桿經上料軌移動至出料軌的一端,從出料軌將輪轂送走;
步驟S6:往復缸的活塞桿完全縮回,側模和底模復位。
優選地,所述步驟S4中水霧冷卻時間15秒至30秒。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中下支架帶動底模向下運動后,下支架帶動底模轉動,底模避開鑄造孔,從而防止了噴頭在對輪轂進行冷卻時,冷卻水接觸到底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六和輕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六和輕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10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輪機中壓閥殼的鑄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自動化重力鑄造輪轂加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