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人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680004302.3 | 申請日: | 2016-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80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銘鈺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39/02 | 分類號: | B64C39/02;B64D4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334 | 代理人: | 謝志為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人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人機,尤其是具有避障功能的無人機。
背景技術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者遠程控制裝置操縱以執行任務的非載人飛行器。一般的無人機上都會安裝有導航飛行控制系統、程序控制裝置和電源設備等,近些年來,無人機在多個領域得到發展和應用,尤其是一般工業和軍事研究的熱點,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和經濟地位。
無人機主要具有成本相對較低,沒有人員傷亡的危險,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等優點。但也因為是無人駕駛,無人機只能依靠飛機自身的飛行控制系統或者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進行飛行,那么在遇到高壓線纜、樹木或者建筑物等障礙物,特別是利用無人機對特殊環境進行巡查時,就很有可能與障礙物(例如高壓線纜等)發生碰撞,給無人機帶來巨大隱患,為了保障無人機在實行任務時的安全,通常會在無人機上設置傳感器(例如避障相機、超聲波傳感器、激光測距傳感器等)來感測障礙物離無人飛行器的距離,并據此調整無人飛行器的航線以避開障礙物。
上所述傳感器通常會拍攝環境圖片或發出超聲波或電磁波等,通過圖片分析及障礙物反射回來的時間差以確定障礙物離無人機的距離。目前,傳感器通常安裝在機臂上或機身上,而螺旋槳的旋轉產生的噪聲、氣流常常會干擾發出的超聲波或電磁波,且可能會阻礙視覺傳感器的視野。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便于傳感器無阻礙運作的無人機。
一種無人機,所述無人機包括中心部、自所述中心部伸展的多個機臂,每一機臂上設置有至少一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包括旋翼以及驅動所述旋翼轉動的動力電機,所述無人機還包括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無人機的組件的干擾范圍外。
一種無人機,所述無人機包括中心部、自所述中心部伸展的多個機臂,每一機臂上設置有至少一旋翼,所述無人機包括一個或多個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無人機的一個或多個組件上,且其感測范圍不被所述無人機的組件干擾。
上所述無人機,便于傳感器無阻礙運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系統模塊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在機臂上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干擾區域確定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在著陸架上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在一種可折疊的著陸架上的示意圖。
圖8是圖7所示的著陸架處于一種折疊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在一種旋翼保護罩上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同時設置在圖9所示的旋翼保護罩及機臂上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在另一種旋翼保護罩上的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設置在又一種旋翼保護罩上的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無人機的傳感器的保護罩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人機1,2,3,4,5,7
中心部10,20,30,40,50,70
機臂22,32,42,52,62,72
動力機構12
感測系統13
收發器14
負載15
通信網絡16
終端17
系統100
感測模塊1001
處理單元1002
非易失性計算機可讀介質1003
控制模塊1004
通信模塊1005
干擾區域102,202
非干擾區域104
傳感器106,26,36,46,56,66,76,86
旋翼24,34,44,54,64,74
旋轉面240,540,640,740
多邊形241
著陸架38,48
第一支架480
第二支架482
轉軸49
旋翼保護罩542,642,74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0430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