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北斗一代的煤礦井下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174246.1 | 申請日: | 2016-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093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彬;裴常福;劉輝;吳博;詹威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G01D21/02;G01S19/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北斗 一代 煤礦 井下 監控 系統 | ||
1.一種基于北斗一代的煤礦井下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遠程監控端(A)、本地監控端(B)和井下監控終端(C)三部分,所述遠程監控端(A)包括北斗一代收發天線Ⅰ(A1)、北斗一代收發模塊Ⅰ(A2)、主控端控制模塊(A3)、報警模塊Ⅰ(A4)、web服務器(A5)、Internet(A6)和政府相關部門(A7)組成,所述北斗一代收發模塊Ⅰ(A2)、企業局域網(A5)分別和主控端控制模塊(A3)互聯,主控端控制模塊(A3)輸出端與報警模塊Ⅰ(A4)輸入端相連,北斗一代收發模塊Ⅰ(A2)與北斗一代收發天線Ⅰ(A1)互聯,web服務器(A5)通過Internet(A6)與政府相關部門(A7)連接;
所述本地監控端(B)包括井下監控接口模塊Ⅰ(B1)、光纖(B2)、監控端控制模塊(B3)、太陽能供電模塊(B4)、報警模塊Ⅱ(B5)、北斗一代收發模塊Ⅱ(B6)和北斗一代收發天線Ⅱ(B7),所述北斗一代收發模塊Ⅱ(B6)與監控端控制模塊(B3)互聯,井下監控模塊Ⅰ(B1)通過光纖(B2)與監控端控制模塊(B3)互聯,太陽能供電模塊(B4)輸出端與監控端控制模塊(B3)輸入端相連,北斗一代收發天線Ⅱ(B7)和北斗一代收發模塊Ⅱ(B6)互聯,報警模塊Ⅱ(B5)輸入端與監控端控制模塊(B3)輸出端相連;
所述井下監控終端(C)包括井下監控接口模塊Ⅱ(C1)、ARM控制單元(C2)、攝像頭模塊(C3)、報警模塊Ⅲ(C4)、A/D轉換模塊(C5)和數據采集模塊(C6),所述井下監控接口模塊Ⅱ(C1)與ARM控制單元(C2)互聯,攝像頭模塊(C3)與ARM控制單元(C2)互聯,A/D轉換模塊(C5)與ARM控制單元(C2)互聯,報警模塊Ⅲ(C4)輸入端與ARM控制單元(C2)輸出端相連,數據采集模塊(C6)輸出端與A/D轉換模塊(C5)輸入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一代的煤礦井下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采集模塊(C6)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開停傳感器、風向傳感器、風速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一代的煤礦井下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web服務器(A5)替換為企業局域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一代的煤礦井下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模塊(C3)為CMOS攝像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7424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