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62846.0 | 申請日: | 2016-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616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鄒德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鄒德威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鵬 |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腰椎 后路 多功能 椎間植骨 融合 | ||
1.一種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該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包括:
螺桿,能夠繞軸線轉動,該螺桿包括第一螺桿段(11)和第二螺桿段(12),第一螺桿段(11)與第二螺桿段(12)的螺紋旋向相反;
螺母,包括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第一螺母(21)與第一螺桿段(11)螺紋連接,第二螺母(22)與第二螺桿段(12)螺紋連接;
支撐臂,包括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2),第一支撐臂(31)的一端與第一螺母(21)鉸接,第二支撐臂(32)的一端與第二螺母(22)鉸接,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鉸接或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通過支撐板(4)與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鉸接;
當該螺桿轉動時,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的運動方向相反,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均能夠沿該螺桿的徑向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撐臂(31)為兩個,兩個第一支撐臂(31)以該螺桿的軸線為中心線對稱的設置在第一螺母(21)的兩側,第二支撐臂(32)為兩個,兩個第二支撐臂(32)以該螺桿的軸線為中心線對稱的設置在第二螺母(22)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當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通過支撐板(4)與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鉸接時,支撐板(4)為兩個,位于該螺桿同一側的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均與同一個支撐板(4)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還包括兩個端部支架(5),兩個端部支架(5)平行間隔設置,每個端部支架(5)上均設置有轉動支撐孔,第一螺桿段(11)的一端設置在兩個端部支架(5)中的一個端部支架(5)的轉動支撐孔內,第二螺桿段(12)的另一端設置在兩個端部支架(5)中的另一個端部支架(5)的轉動支撐孔內,該螺桿能夠相對于端部支架(5)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位于兩個端部支架(5)之間,支撐板(4)包括收縮狀態和支撐狀態,在該收縮狀態時,支撐板(4)的內表面與端部支架(5)的端面抵接,在該支撐狀態時,支撐板(4)與端部支架(5)間隔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21)和第二螺母(22)互為鏡像,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2)互為鏡像,兩個端部支架(5)互為鏡像,兩個端部支架(5)相互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當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鉸接時,第一支撐臂(31)的一端和第二支撐臂(32)的一端連線與該螺桿軸線平行,該支撐臂包括收納狀態和錨定狀態,當該支撐臂處于收納狀態時,第一支撐臂(31)與第二支撐臂(32)平行,當該支撐臂處于錨定狀態時,第一支撐臂(31)另一端與該螺桿軸線的距離大于第一支撐臂(31)一端與該螺桿軸線的距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該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還包括外殼(6),外殼(6)的兩個相對側壁上均設置有開口部,在該支撐臂處于該收納狀態時,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2)全部置于外殼(6)內,在該支撐臂處于錨定狀態時,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能夠穿過該開口部并置于外殼(6)的外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該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還包括支撐盒,該支撐盒包括上殼體(71)和下殼體(72),上殼體(71)與下殼體(72)斷面形狀均為凹字形,上殼體(71)與下殼體(72)扣合連接,該螺桿的端部位于外殼(6)和該支撐盒外,外殼(6)置于支撐盒內,當外殼(6)相對于支撐盒轉動時,外殼(6)能夠推動上殼體(71)相對于下殼體(72)移動并使該支撐盒由收縮狀態轉變為周長變大的擴張狀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上殼體(71)和下殼體(72)上均設置有開口槽,當該支撐盒處于所述收縮狀態時,該支撐臂處于該收納狀態,外殼(6)傾斜設置,外殼(6)的兩個該開口部的連線與該支撐盒的對角線重合,當該支撐盒處于該擴張狀態時,該支撐臂能夠處于錨定狀態,外殼(6)豎直設置,外殼(6)的開口部與該開口槽一一對應,第一支撐臂(3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撐臂(32)的另一端能夠置于該支撐盒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鄒德威,未經鄒德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6284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3D打印顱骨修補鈦網
- 下一篇:腰椎后路多功能椎間植骨融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