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倉內多層擺放錐體的交通錐自動收放系統用抓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228588.0 | 申請日: | 2016-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824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計京寶;文杰;王鴻舉;張國強;杜治云;余智云;毛盛敏;李新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凱瑞特種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9/70 | 分類號: | E01F9/7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孔祥超 |
| 地址: | 401122***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層 擺放 錐體 交通 自動 系統 用抓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道路用交通錐自動收放系統,特別是一種倉內多層擺放錐體的交通錐自動收放系統用抓錐裝置。
背景技術
高速公路或城市街道路面的維修保養施工時,先期由施工人員在特定的維修保養路線進行交通錐的擺放布置,維修保養后期對既定的路線擺放的交通錐收回作業;這些工作往往由2至3名施工人員人工作業方式完成,作業速度緩慢、作業危險性高、交通錐擺放間距不一致,尤其在高速路上施工,上述問題體現得更為明顯。因此,彌補上述不足的自動化裝備替代人工作業方式是未來市場開發的趨勢。目前,國內的一些企業著手對交通自動縮回裝備進行試探性研究,但起步較晚,受制于在交通自動回收裝備這方面的技術實力薄弱,導致開發產品僅處于半自動化狀態,仍需要部分人工作業;也有一些企業制造了全自動化的設備,但在此領域僅是全盤仿制國外產品,自我創新意識差。雖然,歐美等國外的交通自動收回裝備起步較早,全自動化設備作業方式已逐步替代人工施工作業的原始模式;其作業速度快,交通錐擺放間距統一、效率高、作業安全。雖然實現了自動化模式,但倉內交通錐臥式布置方式普遍采用單層形式,單車的裝載量受限,倉內空間利用率低,導致交通錐裝載量少,無法滿足長距離路面維修保養施工作業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實現交通錐自動收放車倉內多層擺放錐體狀態下的抓錐裝置,以滿足單車交通錐臥式多層擺放,增加單車倉內交通錐裝載量,極大提高同類車型單車倉內交通錐裝載空間的利用率的要求,從而實現較長距離路面維修一次性交通錐擺放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倉內多層擺放錐體的交通錐自動收放系統用抓錐裝置,包括通過機架設置的抓錐機構,抓錐機構用于抓放交通錐,所述抓錐機構可縱向移動的設在第一框式平臺上,第一框式平臺可升降的連接在上方的第二框式平臺上,第二框式平臺可升降的設在所述機架上。
采用前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由于抓錐機構用于抓取交通錐,其縱向移動可實現放錐和收錐的運行軌跡要求,其設在可升降的第一平臺上,第一平臺可升降的連接在上方的第二框式平臺上,因此,其可隨第一平臺相對第二平臺升降,以實現在設定高度位置的取放錐體工作;由于第二平臺可升降的設在所述機架上,因此,第二平臺可相對于機架升降。在第一平臺與第二平臺相對不動的情況下,第一平臺和抓錐機構隨第二平臺升降,以實現多層水平放置的交通錐中在不同層位處的取放。由此可見,抓錐機構的升降運動通過兩級升降的方式實現,其通過較小行程升降機構實現大范圍的升降運動,其結構穩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
優選的,所述第一框式平臺與第二框式平臺之間形成有第一導軌副結構,第一框式平臺通過第一升降驅動結構形成相對于第二框式平臺的升降運動。以使第一框式平臺與第二框式平臺之間形成良好、穩定和可靠的升降運動。其中,第一升降驅動結構包括氣缸、液壓缸、齒輪齒條,牽引鏈或牽引繩等現有技術中的多種驅動方式。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第一導軌副結構包括由相互配合的導柱和導套構成,導柱設在所述第一框式平臺上,導套設在所述第二框式平臺上;第一升降驅動結構由第一升降液壓缸構成。確保結構簡單、加工方便,且制造、使用和維護成本低。
優選的,所述第二框式平臺與所述機架之間形成有第二導軌副結構,第二框式平臺通過第二升降驅動結構形成相對于機架的升降運動。以使第二框式平臺與機架之間形成良好、穩定和可靠的升降運動。其中,第二升降驅動結構包括氣缸、液壓缸、齒輪齒條,牽引鏈或牽引繩等現有技術中的多種驅動方式。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機架上形成的豎向導槽,所述第二框式平臺由兩端與所述豎向導槽形成所述第二導軌副結構;所述第二升降驅動結構由第二升降液壓缸構成。其中,導向槽可直接利用形成機架的豎向槽鋼柱的槽鋼凹槽,確保結構簡單、加工方便,且制造、使用和維護成本低。
優選的,所述抓錐機構與第一框式平臺形成有縱向移動導軌副結構,抓錐機構固定連接在托架上,縱向移動導軌副結構的動導軌部分形成在托架上,抓錐機構通過抓錐驅動結構驅動移動。以使抓錐機構形成良好、穩定和可靠的水平運動。其中,抓錐驅動結構驅包括氣缸、液壓缸、齒輪齒條,牽引鏈或牽引繩等現有技術中的多種驅動方式。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抓錐驅動結構由齒輪和齒條構成,齒輪由設在托架上的驅動電機驅動,齒條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框式平臺上,并與所述縱向移動導軌副結構中設有的定導軌平行。確保結構簡單、加工方便,且制造、使用和維護成本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凱瑞特種車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凱瑞特種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2285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