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經緯儀智能網絡監測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0754.1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060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林;梁國龍;劉巖俊;高策;王博;何鋒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C25/00 | 分類號: | G01C25/00;G05B19/048;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長春眾邦菁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陽 |
| 地址: | 130033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經緯儀 智能 網絡 監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緯儀智能網絡監測方法及系統,屬于物聯網技術領域,本發明針對經緯儀設備的運行狀態,建立了獨立的智能網絡監測系統,該系統利用嵌入式處理平臺,通過豐富的數據接口,接收采集并處理經緯儀設備的信息采集和通訊,并可以進行人機交互,從而能夠以更加直觀方便的方式對經緯儀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及告警,幫助用戶及時發現經緯儀設備早期故障隱患,從而避免重大設備事故的發生,保障經緯儀整機安全運行,也降低了由于經緯儀設備的非計劃停機、死機等造成的設備損失和維修成本,同時通過對經緯儀設備的運行狀態數據、故障信息和告警狀態信息的存儲,建立起經緯儀設備長期的運行數據,為日后的事故查詢以及優化設計等提供了可靠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經緯儀智能網絡監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經緯儀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模塊化設計的逐漸擴大以及電氣自動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歷經多年內外場調試和運行后,經緯儀的很多運行隱患也逐步暴露了出來,例如,經常會毫無預兆地出現失靈或者死機等情況,導致有可能從經緯儀發生的小的隱患發展為故障,甚至演變成重大事故,給靶場裝備的安全運行帶來嚴重的影響,然而現有技術缺乏對經緯儀進行監測和管理的有效技術手段,目前現有技術中對經緯儀的監測和管理往往是通過人工進行的,這種人工監測和管理的方法不僅實時性差、效率低,而且可能存在人為的誤判,給經緯儀的正常運行埋下隱患。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對經緯儀監測和管理的實時性差、效率低,而且可能存在誤判的問題,提供一種經緯儀智能網絡監測方法及系統。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經緯儀智能網絡監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嵌入式控制器通過通訊管理機從傳感器獲取被監測經緯儀的運行狀態數據,所述傳感器設置在所述被監測經緯儀中的各個被測試點,所述通訊管理機為所述嵌入式控制器的通訊模塊,所述運行狀態數據包括所述被監測經緯儀的電流數據、電壓數據、溫濕度數據、伺服轉軸的振動數據、載車水平度與振動數據、光學系統機械形變數據、熱膨脹數據和圖像傳輸節點的圖像數據;
所述嵌入式控制器對所述運行狀態數據進行數據處理,根據指標閾值條件生成故障信息和告警狀態信息,并對所述故障信息和告警狀態信息進行存儲和顯示;
遠程控制中心通過所述通訊管理機與所述嵌入式控制器進行數據通信,并以服務器模式巡檢各個所述嵌入式控制器,接收并存儲各個所述嵌入式控制器上報的所述運行狀態數據、所述故障信息和所述告警狀態信息,采集線路狀態,記錄故障發生時間和故障類型。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經緯儀智能網絡監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嵌入式控制器、作為所述嵌入式控制器的通訊模塊的通訊管理機、通過所述通訊管理機與所述嵌入式控制器進行數據通信的遠程控制中心和設置在被監測經緯儀中各個被測試點的傳感器,
所述嵌入式控制器通過所述通訊管理機從所述傳感器獲取所述被監測經緯儀的運行狀態數據,所述運行狀態數據包括所述被監測經緯儀的電流數據、電壓數據、溫濕度數據、伺服轉軸的振動數據、載車水平度與振動數據、光學系統機械形變數據、熱膨脹數據和圖像傳輸節點的圖像數據;
所述嵌入式控制器對所述運行狀態數據進行數據處理,根據指標閾值條件生成故障信息和告警狀態信息,并對所述故障信息和告警狀態信息進行存儲和顯示;
所述遠程控制中心以服務器模式巡檢各個所述嵌入式控制器,接收并存儲各個所述嵌入式控制器上報的所述運行狀態數據、所述故障信息和所述告警狀態信息,采集線路狀態,記錄故障發生時間和故障類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07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