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脂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29147.3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9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風艷;宋長虹;周澍堃;劉孟濤;王滿意;王萬祥;朱成志;汪明石;張建華;董巍;郝克非;尚剛;董華;藍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1B3/00 | 分類號: | C11B3/00;C11B3/06;C11B3/10;C11B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趙青朵 |
| 地址: | 10002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酸 制備 表面活性劑 脫色 堿液 脫臭 油脂加工工藝 安全性問題 工業化規模 參數控制 參數優化 工廠生產 精煉油脂 具體條件 脫臭過程 脫酸過程 油脂加工 油脂制備 有效控制 波美度 緩解 生產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脫酸;B)脫色;C)脫臭;所述脫酸采用波美度12~24的堿液,所述堿液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劑;所述脫臭的溫度為200~250℃。本發明在不改變傳統油脂加工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限定油脂制備過程中脫酸、脫色和脫臭過程的具體條件,巧妙的通過參數優化及特定參數控制,并在脫酸過程中創造性的添加了表面活性劑,降低了油脂加工過程中3?MCPD酯的含量,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備的油脂,3?MCPD酯的含量≤0.4ppm。并且該方法不會增加工廠生產成本,并能有效控制在精煉油脂過程中3?MCPD酯的含量,極大的緩解了油脂安全性問題,容易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脂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氯丙醇類化合物是丙三醇的羥基被一個或二個氯取代形成的化合物總稱,包括四種物質3-氯-1,2-丙二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1,3-二氯-2-丙醇(1,3-DCP)和2,3-二氯-2-丙醇(2,3-DCP)。氯丙醇類化合物所引起的毒性已經引起廣泛關注,是國際公認的強致癌物之一,其中毒性最強的為3-MCPD。
3-MCPD與脂肪酸酯化形成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簡稱3-MCPD酯)。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機構(BfR)和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一致認為應根據3-MCPD的毒理學數據對3-MCPD酯進行風險評估,即假定3-MCPD酯在胃腸道內完全水解生成3-MCPD,且3-MCPD100%來源于3-MCPD酯。1993年,WHO對氯丙醇類物質的毒性提出警告;1995年,歐共體委員會食品科學分會對氯丙醇類物質的毒理作出評價,認為它是一種致癌物,其最低閾值應為檢不出為宜;FDA建議食物所含3-MCPD的水平不應超過1mg/kg干物質;2001年,FAO/WHO建議3-MCPD的暫定最高日攝取量(PMTDI)為2μg/kg體重;2016年,EFSA建議3-MCPD的最高日攝取量(PMTDI)為0.8μg/kg體重。
目前,3-MCPD酯和縮水甘油酯的安全性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如何有效控制3-MCPD酯的生成是油脂加工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發現,氯是形成3-MCPD酯的重要前體物質,其可能來源于油料作物生長過程中富集,也可能來源于油脂加工過程中的輔料或加工助劑,如水、脫色土、磷酸、檸檬酸、堿液等,以及油料作物生長過程中。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油脂中的單甘酯和甘二酯可能是3-MCPD酯的前體物質。在氯、單甘酯及甘二酯等前體物質存在的條件下,經過高溫處理(脫臭),則會導致油脂中3-MCPD酯急劇上升。因此,降低前體物質的含量對于控制精煉油脂中3-MCPD酯的含量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油脂及其制備方法,制備的油脂化合物具有較低的3-MCPD酯含量。
本發明提供的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脫酸;
B)脫色;
C)脫臭;
所述脫酸采用波美度12~24的堿液,所述堿液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劑;
所述脫臭的溫度為200~250℃。
優選的,所述脫酸采用波美度12~18的堿液。更優選采用波美度14~16的堿液。在本發明的某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堿液為12波美度、16波美度或20波美度。
優選的,所述堿液中氯含量≤10ppm。
本發明對所述堿并無特殊限定,可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堿性化合物,本發明優選為NaOH或KOH。所述堿液優選為堿性化合物水溶液。
本發明中,所述堿液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未經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91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備低雜質磷脂的方法
- 下一篇:環氧大豆油酸辛酯的生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