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苦丁茶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227373.8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07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韋志祿 | 申請(專利權)人: | 韋志祿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11308 | 代理人: | 曹廣生 |
| 地址: | 546199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苦丁茶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富丁茶、皋盧茶,是我國一種傳統(tǒng)的純天然保健飲料佳品。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堿、蛋白質等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后甘涼,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潤喉止咳、降壓減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脈等多種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益壽茶”等美稱。目前采用的苦丁茶加工方法,主要缺陷是茶葉過于干燥、易碎,香氣不足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苦丁茶加工存在茶葉過于干燥、易碎,香氣不足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使苦丁茶葉不焦、不碎,保持特有香氣的加工方法。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
1、萎凋
苦丁茶萎凋可采用兩種方法:
(1)室內自然萎凋方法。主要是在通風透光室內進行。即用竹墊將茶葉均勻攤開,須經15—20小時左右,并均勻翻動數次,使水分蒸發(fā)達50%—60%,葉柄、葉芽柔軟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發(fā)緩慢,易于掌握。
(2)日照萎凋:將鮮葉攤散在竹墊上或放到陽光下曬,晴天只需30分鐘即可,陰天則看其柔軟程度而定。總之,萎凋的標準是:葉形萎縮;粗梗失水而柔軟,不易折斷;青味減少。
2、殺青
殺青是提高苦丁茶品質的關鍵措施,要求做到殺青要均勻要透,掌握“高溫、葉少、拋炒結合”的原則。手工殺青,通常用鐵鍋,徑寬宜大,鍋溫要在150—200℃之間,先高后低,鍋炒葉一次2公斤左右,機器加工加倍。殺青的標準:外觀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手緊握茶葉稍帶粘性,粗梗折而不斷,青氣消失,有茶香味。
3、揉捻
苦丁茶一般芽葉粗,梗大,多采用熱揉。揉捻時用慢火隨炒隨揉,溫揉亦須在熱灶上進行,冷揉一般少用。熱揉做法是在茶葉粘附力大時,將它卷成團塊,出鍋做成形,或抓住每個芽的主梗,一葉一搓或數葉一搓成條索形。亦可將數葉卷成方圓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瓏雅致,沖泡后還原為綠色,呈現出色、香、味、形來。要求嫩葉成形率在80%以上,過老化的芽頭成形率僅60%—70%。
4、干燥
鮮葉經萎凋、殺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墊、簸箕或曬場上蔭涼,切勿被烈日直射。待葉片可研碎、粗梗折斷后有藕斷絲連狀時,則表示茶葉的含水量在3%—5%,這時,茶葉就達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陰雨天氣,加工后必須用低溫慢烘,直至干燥為止。
采用本發(fā)明加工的苦丁茶葉外形星條或卷曲狀,茶葉粗細均勻,茶葉油潤,不焦、不碎,香氣足;湯色黃綠明亮,味醇不澀,飲后先苦后甜,回味甘甜持久。
上述具體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個案,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任何符合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且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落入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韋志祿,未經韋志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73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