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軸并聯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起動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09426.3 | 申請日: | 2016-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08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麗偉;房永;石偉;李曉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20/30 | 分類號: | B60W20/30;B60W20/40;B60W10/02;B60W10/08;B60W10/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并聯 混合 動力 汽車 發動機 起動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單軸并聯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單軸并聯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起動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汽車起動發動機的方法,在停車時,駕駛員用鑰匙觸發發動機自帶的起動馬達帶動發動機起動。單軸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增加了一種發動機起動方法,即在停車狀態下,保持檔位為空擋,接合離合器,然后用電機輸出扭矩拖動發動機起動的方法。但是上述兩種發動機起動方法都有各自的限制條件:馬達起動發動機方式必須要保持檔位是空擋或者離合器保持分離狀態;電機起動方式必須在停車狀態下,空擋起動發動機。
在單軸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行駛過程中,有發動機怠速起停功能,即滿足發動機熄火條件時,此時發動機熄火,僅靠電機驅動車輛行駛;在滿足發動機起動條件后,需要將發動機起動,并迅速進入工作狀態,輸出扭矩,驅動車輛行駛(混動模式)。目前車輛行駛過程中,起動發動機方式包括兩種,一種是采用控制發動機自帶的馬達起動發動機,發動機起動后,調節發動機轉速與電機轉速同步,并結合離合器。但是,發動機起動馬達的壽命有限,即馬達起動次數有限,而單軸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由于有怠速起停功能,發動機的起停次數是傳統汽車的幾十倍,且起動間隔短,進一步降低了馬達的壽命,增加了發動機起動馬達的維修更換成本。
另一種發動機起動方式是,行車過程中當車速等滿足發動機起動條件時,不掛空擋,直接控制離合器接合,控制電機將發動機拖動至目標轉速,但是,這種方法啟動發動機的過程會有抖動,影響舒適性,且對離合器磨損較大,不利于離合器壽命。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單軸并聯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起動方法和裝置,欲解決頻繁使用馬達進而造成馬達壽命降低,以及行車中直接接合離合器拖動發動機起動造成的車輛抖動及離合器磨損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現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種單軸并聯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起動方法,包括:
當滿足發動機起動條件時,監測是否接收到變速箱的換擋指令;
當接收到所述換擋指令時,控制所述變速箱進行換擋;
當所述變速箱處于空擋狀態時,采用電機起動發動機的方法控制發動機轉動至目標轉速。
優選的,所述采用電機起動發動機的方法控制發動機轉動至目標轉速,包括:
調節所述電機的轉速歸零,且調節所述電機的輸出扭矩歸零;
控制連接所述電機與所述發動機的離合器閉合;
調節所述電機的輸出扭矩以使所述電機的轉速達到所述目標轉速;
調節所述電機的輸出扭矩為零,且調節發動機的輸出扭矩為零。
優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在電機出現異常時,則采用馬達起動發動機的方法控制所述發動機轉動至預設轉速。
優選的,所述目標轉速等于目標檔位傳動比乘以所述變速箱的輸出軸當前轉速。
優選的,所述發動機起動條件包括:車速大于預設車速閾值。
一種單軸并聯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起動裝置,包括:
監測單元,用于當滿足發動機起動條件時,監測是否接收到變速箱的換擋指令;
換擋單元,用于當接收到所述換擋指令時,控制所述變速箱進行換擋;
第一調速單元,用于當所述變速箱處于空擋狀態時,采用電機起動發動機的方法控制發動機轉動至目標轉速。
優選的,所述第一調速單元,包括:
第一調節子單元,用于調節所述電機的轉速歸零,且調節所述電機的輸出扭矩歸零;
第二調節子單元,用于控制連接所述電機與所述發動機的離合器閉合;
第三調節子單元,用于調節所述電機的輸出扭矩以使所述電機的轉速達到所述目標轉速;
第四調節子單元,用于調節所述電機的輸出扭矩為零,且調節發動機的輸出扭矩為零。
優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調速單元,用于在電機出現異常時,則采用馬達起動發動機的方法控制所述發動機轉動至預設轉速。
優選的,所述目標轉速等于目標檔位傳動比乘以所述變速箱的輸出軸當前轉速。
優選的,所述發動機起動條件包括:車速大于預設車速閾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094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