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渣酵素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9921.0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169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凡強;曾松清;梁金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市承銘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33/00 | 分類號: | A23L33/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興華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吳劍鋒;鄒濤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酵素 制作方法 制作 設備 | ||
一種無渣酵素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設備,無渣酵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殺菌,對器皿進行殺菌處理;步驟二,破碎發酵,首先將原材料進行破碎處理,將破碎后的原材料、發酵菌種及輔料放入器皿中進行混合攪拌后得到混合液,然后將器皿中的混合液進行封閉恒溫發酵;步驟三,攪拌發酵,將混合液進行定時攪拌并恒溫發酵;步驟四,靜置發酵,將經過攪拌發酵的混合液進行翻料后靜置發酵,控制器皿中的最高氣壓。無渣酵素的制作設備,包括:用于原材料進行破碎并進行發酵的破碎發酵桶;至少一個用于對經過破碎發酵桶中的混合液進行攪拌發酵的攪拌發酵桶,所述攪拌發酵桶的入口與破碎發酵桶的出口相連通。本發明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渣酵素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酵素在環保、保健、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推廣,酵素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目前行業內的酵素制作,多是采用粗切,恒溫,加菌等傳統方式,主要存在如下缺點:1)制作時間長、發酵不充分;2)濾渣多,造成原料浪費,增加后續處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周期短、成本低的無渣酵素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設備,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無渣酵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殺菌,對器皿進行殺菌處理;
步驟二,破碎發酵,首先將原材料進行破碎處理,將破碎后的原材料、發酵菌種及輔料放入器皿中進行混合攪拌后得到混合液,然后將器皿中的混合液進行封閉恒溫發酵;
步驟三,攪拌發酵,將混合液進行定時攪拌并恒溫發酵;
步驟四,靜置發酵,將經過攪拌發酵的混合液進行翻料后靜置發酵,控制器皿中的最高氣壓。
進一步,所述步驟一,采用將器皿的溫度加熱至65℃~80℃,并保持25min~45min的方法進行殺菌處理。
進一步,所述步驟二,破碎后的原材料的粒徑小于0.5mm。
進一步,所述步驟三,所述攪拌發酵至少包括第一次攪拌發酵和第二次攪拌發酵,所述第一次攪拌發酵和第二次攪拌發酵分別在不同的器皿中進行。
進一步,所述步驟四,所述靜置發酵至少包括第一次靜置發酵和第二次靜置發酵,所述第一次靜置發酵和第二次靜置發酵分別在不同的器皿中進行。
進一步,一種無渣酵素的制作設備,其結構特征是包括:
用于原材料進行破碎并進行發酵的破碎發酵桶;
至少一個用于對經過破碎發酵桶中的混合液進行攪拌發酵的攪拌發酵桶,所述攪拌發酵桶的入口與破碎發酵桶的出口相連通;
至少一個用于對經過攪拌發酵桶中的混合液進行靜置發酵的靜置發酵桶,所述靜置發酵桶的入口與攪拌發酵桶的出口相連通;
其中,
所述破碎發酵桶包括第一桶主體,第一加熱裝置設置在第一桶主體的下部,第一桶主體的上部設置有用于封閉的第一蓋板,所述第一蓋板上設置有可啟閉的進料口,第一桶主體內且位于第一蓋板的下方設置有破碎工作腔,該破碎工作腔的側壁及底板均為篩網制成,所述破碎工作腔內設置有可轉動的刀具,該刀具與設置在第一蓋板上的破碎電機相接并受其驅動,所述第一蓋板的下方還設置有第一壓力開關。
進一步,所述攪拌發酵桶為兩個,每個攪拌發酵桶均包括第二桶主體,該第二桶主體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加熱裝置,第二桶主體的上部設置有用于封閉的第二蓋板,該第二蓋板上設置有攪拌電機,帶有攪拌葉的攪拌桿與攪拌電機的輸出端相接,帶有攪拌葉的攪拌桿延伸到第二桶主體體內;
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市承銘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市承銘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99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于多移動機器人的定位系統
- 下一篇:一種五層龍酵素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