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層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5834.8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505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康承桂;王旭強;李曉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新福(北京)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7/40 | 分類號: | A61L27/40;A61L27/24;A61L27/20;A61L27/50;A61L27/56;A61L27/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王寬 |
| 地址: | 1022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層可 吸收 生物膜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層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備方法,包括:配置硫酸軟骨素乙酸溶液和膠原乙酸溶脹液;在膠原乙酸溶脹液中加入硫酸軟骨素乙酸溶液,得到膠原?硫酸軟骨素漿液;將膠原硫酸軟骨素溶液進行第一次真空冷凍干燥,得到膠原膜;將膠原膜壓制成致密膠原膜;將膠原硫酸軟骨素溶液倒在鋪有致密膠原膜的凍干盤中或直接通過膠原?硫酸軟骨素漿液將膠原致密層和膠原膜粘附在一起,進行第二次真空冷凍干燥,得到復合膠原膜;復合膠原膜進行交聯;將交聯后的復合膠原膜進行滅菌,得到復層可吸收生物膜。本發明以高純度I型膠原蛋白為原料,制備了由疏松層和致密層組成的復層可吸收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毒、無抗原反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組織工程及再生醫學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硬腦膜缺損部位的修復手術,包括幕上、大腦半球手術,幕下、后顱窩手術,顱底微創手術、鎖孔手術和腦脊液漏的修補手術的復層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硬腦膜是腦組織表面一層重要的組織結構,是保護腦組織的一道重要屏障。硬腦膜的完整性對于顱腦手術患者十分重要,腦膜修補材料對于重建硬腦膜完整性,保護腦組織,防止腦脊液漏,顱內感染,腦膨出,癲癇等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創傷、腫瘤侵蝕及手術過程本身等因素均可造成硬腦膜的缺損,故需要其他代替材料來修補缺損的硬腦膜,以使其保持解剖結構的完整。
目前,根據材料來源,臨床上所用到的人工硬腦膜補片主要分為4類,分別是自體組織修補材料、同種異體修補材料、異種天然生物膜和人工合成材料。
自體組織修補材料主要為肌筋膜、膜狀腱膜、脂肪等。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不發生排異反應、免疫反應,但其二次損傷、步驟繁瑣、容易粘連以及加重病人痛苦等缺點,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少;
同種異體修補材料主要為凍干的人體硬腦膜。這些材料有正常人體腦膜的超微結構,從結構上看是最好的。然而這種材料存在病毒、傳染病等風險,而且供體來源有限,已經被禁用;
異種天然生物膜主要為豬腹膜、羊腹膜、牛心包等。這些材料與硬膜結構相似,有助于恢復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且具有一定的強度。但是這些材料存在細胞殘留、抗原抗體反應,病毒、感染及毒性反應,保存及使用步驟繁瑣等缺點;
人工合成材料主要為聚乙醇酸、聚乳酸、聚已內酯等高分子材料。這些材料取材方便,成本低,無潛在病毒感染,但其降解速率較慢、生物學性能差等缺點限制了其應用;
除了以上四種材料,以膠原蛋白為原材料制備人工硬腦膜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I型膠原蛋白是硬腦膜最主要的細胞外基質成分,獨特的三維孔隙結構,為受損硬腦膜的再生和重建提供最佳的介質和支架。既避免了動物源性的潛在危險,又比合成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I型膠原蛋白是由兩條α1肽鏈和一條α2肽鏈組成,三條肽鏈以鏈間的氫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三股螺旋膠原單體結構。膠原有刺激細胞增殖的作用,尤其是成纖維細胞及上皮細胞。人體內的細胞絕大多數屬于貼附依賴性細胞,只有在一定的基質上貼附鋪展,才能使細胞增殖周期運行,而膠原是細胞貼附的最重要的基質成分。由于人體的硬腦膜組織屬不規則致密結締組織,主要由成纖維細胞和I型膠原蛋白組成。因此,I型膠原蛋白對硬腦膜的再生和修復起著至關作用,但是,現有技術在力學性能、是否縫合、降解速率等方面還有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層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復層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配置硫酸軟骨素乙酸溶液和膠原乙酸溶脹液;
在膠原乙酸溶脹液中加入硫酸軟骨素乙酸溶液,得到膠原-硫酸軟骨素漿液,在配置的過程中溶液均勻攪拌并抽真空;
將膠原硫酸軟骨素溶液進行第一次真空冷凍干燥,得到具有三維結構的膠原膜;
將膠原膜壓制成致密膠原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新福(北京)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新福(北京)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58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嵌合體多重PCR引物組合物和檢測方法
- 下一篇:通信中用于預編碼的方法和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