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槽式太陽能集熱器支架及其安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93194.7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9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符偉;朱小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J2/12 | 分類號: | F24J2/12;F24J2/52;H02S20/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11337 | 代理人: | 席小東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集熱器 支架 及其 安裝 方法 | ||
1.一種槽式太陽能集熱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框體、傳動軸、連接端板(2)、第1反射鏡支撐臂(3)、第2反射鏡支撐臂(4)以及集熱管支架(5);
所述扭矩框體采用多段管桁架單元(1)首尾相接拼裝而成;其中,每段所述管桁架單元(1)包括4根位于框體邊沿的空心圓管,分別為左上空心圓管(1.1)、右上空心圓管(1.2)、左下空心圓管(1.3)和右下空心圓管(1.4);所述左上空心圓管(1.1)、所述右上空心圓管(1.2)、所述左下空心圓管(1.3)和所述右下空心圓管(1.4)形成截面為矩形的矩形框架;在所述矩形框架的軸向,固定設置有多個空間支撐結構(1.5),每個所述空間支撐結構(1.5)為由4根空心支撐圓管形成的不規則四邊形,并且,各個所述空間支撐結構(1.5)的四邊形形狀各不相同;每段所述管桁架單元(1)的端部四角位置設置有端部連接結構(1.6),所述端部連接結構(1.6)用于與另一段管桁架單元(1)的端部連接結構對齊后,采用法蘭或銷釘連接,進而實現管桁架單元的級聯;每段所述管桁架單元(1)的兩端端面還分別固定安裝所述連接端板(2),所述管桁架單元(1)的內部空間設置所述傳動軸,并且,所述傳動軸的一端與一端的所述連接端板(2)焊接為一體,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穿過另一端的所述連接端板(2),并與下一個管桁架單元(1)的傳動軸端在吊裝時通過螺栓連接,進而實現各段管桁架單元的連接及動力傳遞;
在所述左上空心圓管(1.1)和所述右上空心圓管(1.2)上等間距對稱安裝有多個第1滑槽結構(1.7);在所述左下空心圓管(1.3)和所述右下空心圓管(1.4)上等間距對稱安裝有多個第2滑槽結構(1.8);
所述第1反射鏡支撐臂(3)和所述第2反射鏡支撐臂(4)對稱安裝于所述扭矩框體的兩側;其中,所述第1反射鏡支撐臂(3)是由槽鋼結構件相互焊接而成的三角形結構,所述第1反射鏡支撐臂(3)的底臂兩端分別設置有第1滑塊(3.1)和第2滑塊(3.2);所述第1滑塊(3.1)和所述第2滑塊(3.2)分別插入到左上空心圓管對應位置的第1滑槽結構中以及右上空心圓管對應位置的第1滑槽結構中,并通過銷釘連接固定;所述第2反射鏡支撐臂(4)與所述第1反射鏡支撐臂(3)的結構相同,所述第2反射鏡支撐臂(4)的底臂兩端分別設置有第3滑塊和第4滑塊;所述第3滑塊和所述第4滑塊分別插入到左下空心圓管對應位置的第2滑槽結構中以及右下空心圓管對應位置的第2滑槽結構中,并通過銷釘連接固定;
所述第1反射鏡支撐臂(3)和所述第2反射鏡支撐臂(4)分別支撐左拋物面反射鏡(6)和右拋物面反射鏡(7),并且,所述左拋物面反射鏡(6)和所述右拋物面反射鏡(7)之間具有間隙;
所述集熱管支架(5)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扭矩框體上;所述集熱管支架(5)的頂端穿過所述間隙而向上延伸,在所述集熱管支架(5)的頂端安裝固定吸熱管,并且,所述吸熱管位于拋物面反射鏡焦距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槽式太陽能集熱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管桁架單元(1)的端部還設置有用于定位的結構裝置。
3.一種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支架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多段管桁架單元(1)首尾相接拼裝,得到扭矩框體;其中,拼裝方法為:管桁架單元(1)的端部四角位置設置有端部連接結構(1.6),所述端部連接結構(1.6)與另一段管桁架單元(1)的端部連接結構對齊后,采用法蘭或銷釘連接,進而實現相鄰兩個管桁架單元的拼裝;
步驟2,在管桁架單元的內部空間安裝傳動軸,在管桁架單元的兩個端面安裝連接端板(2),并且,傳動軸的一端與一端的連接端板焊接為一體,傳動軸的另一端穿過另一端的連接端板,并與下一個管桁架單元的傳動軸端通過螺栓連接,進而實現各段管桁架單元的連接及動力傳遞;
步驟3,第1反射鏡支撐臂(3)和第2反射鏡支撐臂(4)對稱安裝于扭矩框體的兩側;安裝方法為:第1反射鏡支撐臂(3)的第1滑塊(3.1)和第2滑塊(3.2)分別插入到扭矩框體一側對應位置的第1滑槽結構中,并通過銷釘連接固定;第2反射鏡支撐臂(4)的第3滑塊和第4滑塊分別插入到扭矩框體另一側對應位置的第2滑槽結構中,并通過銷釘連接固定;
步驟4,安裝集熱管支架,安裝方法為:將集熱管支架(5)的底端固定于扭矩框體上,在集熱管支架(5)的頂端安裝位于拋物面反射鏡焦距上的吸熱管;
步驟5,安裝拋物面反射鏡,安裝方法為:在第1反射鏡支撐臂(3)的上面安裝左拋物面反射鏡(6);在第2反射鏡支撐臂(4)的上面安裝右拋物面反射鏡(7);
步驟6:集熱器模塊吊裝,即:步驟1-步驟5最終裝配得到1個集熱器模塊;將各個集熱器模塊吊裝拼接,組成集熱陣列,通過液壓或電動形式驅動集熱陣列跟蹤太陽軌跡,聚光加熱吸熱管中的傳熱介質,實現太陽能到熱能的轉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319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