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上平臺液壓式升降機構的靜態載荷模擬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2074.5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45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陸軍;蘇偉民;李光遠;吳平平;張靜波;馬振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E02B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張海英 |
| 地址: | 528244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升降機構 活塞桿 提升油缸 液壓式升降機構 靜態載荷 模擬檢測 海上平臺 卸荷狀態 無桿腔 無壓力 伸出 桿腔 檢測 啟動檢測裝置 檢測裝置 連接盒體 壓縮 鎖緊銷 液壓站 保壓 銷孔 加壓 記錄 檢查 | ||
一種海上平臺液壓式升降機構的靜態載荷模擬檢測方法,使用液壓式升降機構的檢測裝置,所述檢測方法包括:(1)啟動檢測裝置及液壓站;(2)將一個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活塞桿完全伸出;另一個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活塞桿完全壓縮;將連接盒體的鎖緊銷插入第二銷孔固定;(3)向活塞桿完全伸出的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無桿腔逐步加壓,有桿腔無壓力處于卸荷狀態;活塞桿完全壓縮的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無桿腔和有桿腔均無壓力處于卸荷狀態;(4)負載下保壓,對活塞桿完全伸出的待測升降機構進行檢查判斷并記錄;本發明提出的對升降機構的靜態載荷模擬檢測方法,具有檢測效率高、成本低且步驟簡單、檢測難度低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上平臺升降系統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海上平臺液壓式升降機構的靜態載荷模擬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海上平臺升降系統是自升式海上作業平臺的關鍵部分,通過升降機構帶動平臺的樁腿上下運動以實現海上作業平臺的升降,即當海上作業平臺到達作業位置時,降下樁腿,并將海上作業平臺提升至海面上的指定高度后壓載,使樁腿在海底牢固定位;當完成作業回航時,降下海上作業平臺至海平面,拔取樁腿,并在回航過程中樁腿始終保持升起。
由于海上環境復雜多變,海上作業平臺隨時受到風流、海流沖擊和浮沉載荷作用,因此在將海上平臺液壓式連續升降機構安裝至海上升降平臺上之前,需要進行模擬測試,對升降裝置的各個性能進行檢測,但目前用于海上平臺升降機構的模擬試驗檢測方法通常僅是對升降機構的最大載荷值進行檢測,其檢測方法復雜,檢測難度高,檢測效率低和檢測成本較高的不足,并且仍然存在部分的性能難以達到準確檢測標準,檢測的性能較為單一,檢測結果波動較大,誤差率高,檢測精度不穩定,導致難以全面地檢測出升降機構的潛在風險,而不能滿足出廠前的高性能保障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檢測效率高、成本低且步驟簡單、檢測難度低的海上平臺液壓式升降機構的靜態載荷模擬檢測方法。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海上平臺液壓式升降機構的靜態載荷模擬檢測方法,使用液壓式升降機構的檢測裝置,所述檢測裝置包括:底座、兩個待測升降機構和連接盒體;所述連接盒體通過導向滑座設置于所述底座上,并將所述底座分隔成左升降機構安裝區和右升降機構安裝區;
所述左升降機構安裝區和右升降機構安裝區分別安裝兩個所述待測升降機構,所述左升降機構安裝區和右升降機構安裝區都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銷孔,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位于所述連接盒體的下端的第二銷孔;
兩個所述待測升降機構均包括插銷機構、若干個提升油缸和升降滑座;所述提升油缸的一端通過所述升降滑座帶動所述插銷機構升降,所述插銷機構的插銷在檢測時插入所述第一銷孔,所述提升油缸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盒體;兩個所述待測升降機構均相對于所述連接盒體對稱布置;所述連接盒體設置有可在檢測時插入所述第二銷孔的鎖緊銷;
所述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試驗準備:啟動所述檢測裝置及液壓站;
(2)動作狀態調整:將一個所述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活塞桿完全伸出;另一個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活塞桿完全壓縮;然后,將所述連接盒體的鎖緊銷插入所述第二銷孔固定;
(3)油缸加壓,設定試驗負載:向活塞桿完全伸出的所述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無桿腔逐步加壓,有桿腔無壓力,并處于卸荷狀態;活塞桿完全壓縮的所述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無桿腔和有桿腔均無壓力,并處于卸荷狀態;
(4)負載保壓:對步驟(3)中設定的試驗負載下保壓,對活塞桿完全伸出的所述待測升降機構進行檢查判斷并記錄。
進一步說明,活塞桿完全伸出的所述待測升降機構的提升油缸的無桿腔加壓的對應負載為其中F為載荷,D為缸徑,P為壓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20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