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的構建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0067.1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69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平;李明黨;馮金慧;李月云;董云會;裴福斌;陳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6 | 分類號: | G01N33/57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夾心 乙型肝炎 病毒 標志 免疫 傳感器 構建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新型納米復合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傳感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的構建方法及應用,基于吸附硫瑾的鉑納米線@SBA?15微球復合材料構建的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用于定量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檢測限低的優點,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型納米復合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傳感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的構建方法,應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的檢測。
背景技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它可引發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甚至引發位居全球癌癥死亡率第二名的肝癌。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標記物的濃度是診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準,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濃度的精確檢測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發展高靈敏的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的定量檢測方法尤為迫切。
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飛速發展,性能優越的電化學免疫傳感器脫穎而出,并被廣泛應用于病毒標志物或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中。夾心型電化學免疫傳感器是基于抗原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一種分析方法,具有檢測迅速、檢出限低、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和制備成本低的優點,對痕量級病毒和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具有重要價值。
基底材料和催化劑材料作為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重要組分,對提高免疫傳感器的靈敏度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納米材料及其復合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免疫傳感器的構建當中。本發明利用層層自組裝技術,以電沉積金薄膜和金納米粒子構建的雙金層為基底,以吸附硫瑾的鉑納米線@SBA-15微球作為檢測抗體標記物構建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具有檢測范圍廣、檢測下限低、操作簡單、檢測速度快等優點,對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的構建方法及應用,實現了對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的超靈敏檢測。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的構建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將所制備的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的檢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 一種夾心型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免疫傳感器的構建方法,步驟如下:
(1)將直徑為3.0 ~ 5.0 mm的玻碳電極用Al2O3拋光粉拋光成鏡面,在無水乙醇中超聲清洗干凈;
(2)利用計時電流法,在-0.2 V下,將拋光好的玻碳電極置于5.0 mL、1.0 wt% ~2.0 wt%的氯金酸溶液中,電鍍25 ~ 35 s,在電極表面形成電沉積金薄膜,用超純水沖洗電極表面,室溫下晾干;
(3)將上述電極浸入30 mL、1.0 mmol/L的4-氨基苯硫酚溶液,浸泡2.0 h,超純水沖洗,室溫下晾干;
(4)繼續將電極浸入50 mL、0.04 ~ 0.05 mg/mL的金納米粒子分散液,浸泡2.0 h,超純水沖洗,室溫下晾干;
(5)將6.0 μL、5.0 ~ 10.0 μg/mL的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捕獲抗體Ab1滴加到電極表面,4.0 °C冰箱中晾干;
(6)繼續將3.0 μL、0.5 wt% ~ 1.0 wt%的牛血清蛋白溶液滴加到電極表面,用以封閉電極表面上非特異性活性位點,pH=7.0磷酸鹽緩沖液沖洗電極,4.0 °C冰箱中晾干;
(7)繼續滴加6.0 μL、0.00001 ~ 100 ng/mL的一系列不同濃度的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抗原溶液,4.0 °C冰箱中晾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00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