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固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7394.1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78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樺山昌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蔣國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部加強板 凹部 電池固定結構 電池收容部 加強板 電池 車身后部 凹進的 支承壁 底板 車身框架 牢固地支 上下方向 固定件 重量輕 夾持 焊接 配置 | ||
1.一種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以夾持電池收容部(17)的電池支承壁(17e)的上部和下部的方式來配置上部加強板(19)和下部加強板(21),其中,所述電池收容部(17)通過使車身后部的底板(16)向下凹進而形成,所述上部加強板(19)具有向下凹進的第1凹部(19b),所述下部加強板(21)具有向上凹進的第2凹部(21b),
所述電池支承壁(17e)具有底壁(17a),
所述第1凹部(19b)和所述第2凹部(21b)以三層相互重疊的狀態被接合在所述電池支承壁(17e)的所述底壁(17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電池(18)通過固定件(23、24)被固定于所述上部加強板(1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收容部(17)具有一對側壁(17d),該一對側壁(17d)從所述電池支承壁(17e)的底壁(17a)的車寬方向兩端向上方延伸來與所述底板(16)相連接,
所述第1凹部(19b)和所述第2凹部(21b)形成為槽狀且沿著車寬方向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支承壁(17e)具有:前壁(17b),其從所述底壁(17a)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傾斜壁(17c),其從所述底壁(17a)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
所述下部加強板(21)具有形成為向上凹進的槽狀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個第3凹部(21c),所述第1凹部(19b)、所述傾斜壁(17c)和所述第3凹部(21c)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疊的狀態接合,
在形成于相鄰的所述第3凹部(21c)之間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棱(21f)附近固定有牽引鉤(2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加強板(19)的前端被接合于所述前壁(17b)的后表面,在所述前壁(17b)和所述底壁(17a)的角部、與所述上部加強板(19)之間形成封閉截面的空間(α)。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加強板(21)的前端被接合于所述前壁(17b)的前表面,在所述前壁(17b)和所述底壁(17a)的角部、與所述下部加強板(21)之間形成封閉截面的空間(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739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