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械減震方法及動能吸收限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5880.X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34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德華;唐捷;向天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奇通電氣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5/04 | 分類號: | 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眾恒智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劉華平 |
| 地址: | 6101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極 限位凸輪 阻尼緩沖 彈性緩沖 減震 限位板 真空斷路器 動能吸收 減震裝置 限位裝置 輪面 重燃 使用安全性 變化幅度 機械噪音 外力驅動 外力轉化 依次連接 阻尼機械 阻尼曲線 回程 分閘 隨動 匹配 轉動 反彈 消耗 吸收 保證 | ||
1.一種機械減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主軸、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和彈性緩沖限位板,其減震過程如下:
所述主軸受外力驅動轉動,帶動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隨動并使之將外力轉化為輪面對彈性緩沖限位板的壓力,該壓力的變化幅度與該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曲線匹配,所述彈性緩沖限位板通過彈性緩沖吸收消耗該壓力,實現減震;該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曲線滿足公式
其中,p為輪面上任一點到其轉動軸心的最短距離,r為以該轉動軸心為圓心的內圓半徑,R為圓心在該內圓圓周上的外圓半徑,為輪面上任一點和其轉動軸心的連線與該轉動軸心和其對應的外圓圓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減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與所述彈性緩沖限位板的接觸范圍取其中的位置為內外圓心所在直徑,且在該直徑距離內圓圓心最遠點的方向。
3.一種動能吸收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于外部機構上的主軸,安置于主軸上的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設置于主軸下方的支架,安置于支架上的緩沖支撐機構,安裝于所述緩沖支撐機構上的彈性限位板,連接于主軸上的動能傳遞拐臂和過沖限位拐臂,以及位置與過沖限位拐臂對應且與之保持一定間距的過沖限位塊,其中,所述彈性限位板上端面與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接觸,所述過沖限位拐臂的朝向與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接觸范圍方向相同,該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曲線滿足公式
其中,p為輪面上任一點到其轉動軸心的最短距離,r為以該轉動軸心為圓心的內圓半徑,R為圓心在該內圓圓周上的外圓半徑,為輪面上任一點和其轉動軸心的連線與該轉動軸心和其對應的外圓圓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能吸收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支撐機構包括設置于支架上方用于安置所述彈性限位板的支撐臺面,設置于支撐臺面和支架之間的多層緩沖墊片,以及多個設置于支架上的將支撐臺面和緩沖墊片均連接并保持其穩定的螺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能吸收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限位板包括上端面與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接觸的阻尼限位塊,連接于阻尼限位塊下端面并穿過所述支撐臺面設置的限位桿,連接于限位桿上并位于支撐臺面下側的限位螺母,套于限位桿上并位于阻尼限位塊和支撐臺面之間的壓力彈簧,以及設置于壓力彈簧和支撐臺面之間的墊圈。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能吸收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限位板包括上端面與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的輪面接觸的阻尼限位板,以及設置于阻尼限位板底部的槽型彈簧,其中,該槽型彈簧底部作用于所述支架,該阻尼限位板還與所述緩沖支撐機構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動能吸收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支撐機構包括穿過支架與所述阻尼限位板連接的帶有螺頭的螺栓,設置于螺頭與支架之間的墊圈,以及設置于支架與墊圈之間的緩沖膠套,其中,所述螺栓有多個,其將所述阻尼限位板穩定地限定于所述支架上方。
8.根據權利要求3~7任一項所述的動能吸收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能傳遞拐臂和過沖限位拐臂安置于主軸上同一位置;所述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有兩個,其對稱地設置于所述動能傳遞拐臂的兩側,相應地,所述緩沖支撐機構和彈性限位板配置與太極阻尼緩沖限位凸輪對應的兩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奇通電氣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奇通電氣成套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588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