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軌道客車拉彎件的多功能加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76285.X | 申請日: | 2016-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481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梁繼業;劉霞;方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4 | 分類號: | B23P23/04 |
| 代理公司: | 長春菁華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田春梅 |
| 地址: | 130062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 客車 拉彎件 多功能 加工 系統 | ||
軌道客車拉彎件的多功能加工系統屬于軌道車輛拉彎件制造裝備領域,該系統包括拉彎件沖孔裝置、兩根長導軌、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端部夾持裝置、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端部鋸切裝置、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跨度定尺裝置、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夾持鋸切調節裝置。本發明多功能加工系統的端部夾持機構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實現快速的更換,凸模頂針、退料套筒和中心孔導管也可根據不同的拉彎件通孔的孔徑需求做出相應更換調整,從而使本多功能加工系統得以避免對其余通用結構的重新改造,并帶來研發成本的節約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軌道車輛拉彎件制造裝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軌道客車拉彎件的多功能加工系統。
背景技術
軌道客車的車體側墻和車頂等骨架結構均使用多類型的彎梁,其中除少數的承重彎梁需采用壓彎機制造外,其余絕大部分彎梁均通過型材毛坯件拉彎形成拉彎件。經過拉彎后的型材毛坯件雖然具備了拉彎件的基本曲線輪廓,但仍需進一步精加工,其中,在拉彎件的圓弧頂點M處開設中心孔以及將拉彎件兩端按照給定的截斷位置線K進行對稱截斷這兩道工序最為常見,加工批量大。
如圖1至圖2所示,常見一種拉彎件30包括拉彎件第一豎板30-1、拉彎件第一臺階30-2、拉彎件第二豎板30-3和拉彎件第二臺階30-4,按照該乙形拉彎件30的設計要求,需要在其拉彎件第二豎板30-3的X向對稱處中心開設拉彎件通孔30-3-1,以及需要在乙形拉彎件30兩端距離定位基準線N給定距離的位置進行截斷,截斷后的截斷位置線K與定位基準線N呈給定的夾角β。兩個對稱的定位基準線N通常由工藝員通過手工劃線測量的方式預先確定得出。
然而,由于拉彎件30的種類繁多,多個臺階結構之間的高度和徑向寬度各異,橫斷面也分為乙形、冒形等多種類型,并且,所需的截斷后的截斷位置線K與定位基準線N所呈的傾角β也有多種不同的角度數值需求。
現有的在拉彎件的圓弧頂點M處開設中心孔的沖孔作業需要對其進行手工劃線、打樣等多道測量、定位工序,并最終使用立式鉆床完成。但多道手工作業造成該工序累積誤差大、沖孔定位精度差。
而現有對拉彎件兩端在給定截斷位置線K處進行對稱截斷的作業,則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拉彎件分別制造專屬結構的定位工裝,其工裝制造成本高,資金投入大,作業技術準備周期長、經濟收益差。
此外,現有的沖孔作業和截斷作業分別隸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工序,其需要多次反復測量和定位,工藝連貫性差,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在拉彎件的圓弧頂點M處開設中心孔的沖孔作業需要對其進行手工劃線、打樣等多道測量、定位工序,其多道手工作業造成該工序累積誤差大、沖孔定位精度差,而現有對拉彎件兩端在給定截斷位置線K處進行對稱截斷的作業,則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拉彎件分別制造專屬結構的定位工裝,其工裝制造成本高,資金投入大,作業技術準備周期長、經濟收益差,以及現有的沖孔作業和截斷作業分別隸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工序,其需要多次反復測量和定位,工藝連貫性差,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軌道客車拉彎件的多功能加工系統。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軌道客車拉彎件的多功能加工系統,其包括拉彎件沖孔裝置、兩根長導軌、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端部夾持裝置、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端部鋸切裝置、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跨度定尺裝置、左右鏡像對稱設置的兩個拉彎件夾持鋸切調節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628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