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凝土漿液回收利用系統及回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9460.2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20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珩;巫德貞;謝昆君;唐紫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金洪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24;B01D2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 地址: | 530031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漿液 回收 利用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漿液回收利用系統以及回收方法,包括:漿水沉淀池,其內設置有阻隔網,所述漿水沉淀池內還設有兩組控制阻隔網上升和下降升降機構;第一攪拌裝置,設置在阻隔網的下方;第一水泵,其抽水端與漿水沉淀池的上部連通;第二水泵,其抽水端與漿水沉淀池的下部連通;控制裝置;盛水池,其與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連通;螺旋分砂機,其側壁上設置有砂漿進口和出水口,其頂部設置有出砂口,所述砂漿進口與第二水泵的出水端連通;以及泥漿回收池,其與螺旋分砂機的出水口連接,所述泥漿回收池內還設置有第二攪拌裝置和超聲波發生器。本發明能降低能耗和對環境的污染,節能減排,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回收漿液中的物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漿液回收利用系統及回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市場對商品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長,目前商品混凝土生產已經成為城市主要的建筑建材行業。一般現有混凝土攪拌站內的混凝土廢料廢水當成垃圾處理,這樣會造成嚴重污染,又浪費水資源,增加生產成本;同時因為清洗水中包含了大量廢料,直接再利用則會對混凝土的質量產生影響。現有的廢料回收系統存在以下缺陷:(1)須配套相應的土建設施,分離裝置砂石出料高度較低,須配套相應的土建設施將設備提高,造成攪拌運輸車清洗時要爬坡;(2)動力損耗大、清洗消耗水量大,分離裝置所需動力源多且控制系統多為手動、半自動化,各個過程均需動力、清水,造成動力、清水的大量浪費;(3)泥漿水無法完全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廢料回收系統能耗大且泥漿水不能完全利用的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漿液回收利用系統,包括:
漿水沉淀池,其為方形水池,所述漿水沉淀池內設置有阻隔網,阻隔網的形狀與漿水沉淀池的橫截面相匹配,阻隔網的四條邊與漿水沉淀池相對應的內壁之間的距離為0.2-0.5cm,且阻隔網設置在漿水沉淀池的中下部,所述漿水沉淀池內還設有:
兩組升降機構,其分別設置在阻隔網相對的兩側,所述升降機構包括:
第一驅動電機,其設置在所述漿水沉淀池外,其輸出軸水平穿過所述漿水沉淀池與第一蝸桿、轉軸以及第二蝸桿依次連接以帶動所述第一蝸桿、轉軸和所述第二蝸桿同步水平轉動;
兩根絲桿,其分別與所述第一蝸桿和第二蝸桿通過螺紋垂直連接以使第一蝸桿和第二蝸桿水平轉動時帶動所述兩根絲桿沿豎直方向上下運動,所述兩根絲桿分別與第一蝸桿和第二蝸桿的接觸處設置有兩個分別限制絲桿和所述第一蝸桿發生移動以及限制絲桿和第二蝸桿發生移動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面向下設置有可供所述絲桿上下運動的保護套筒;
兩個圓盤,其分別設置在所述兩根絲桿的頂部,所述兩個圓盤與阻隔網通過緊固件連接;
第一攪拌裝置,其設置在阻隔網的下方,所述第一攪拌裝置包括第二驅動電機和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一端的葉片穿過阻隔網設置在漿水沉淀池的下部,所述攪拌軸的另一端與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相連;
第一水泵,其抽水端與漿水沉淀池的上部連通;
第二水泵,其抽水端與漿水沉淀池的下部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金洪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廣西金洪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94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固定式河水物理凈化機
 - 下一篇:廢氣密閉刮吸泥一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