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動態鏈接庫的飛管系統軟件仿真對比轉換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69183.5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63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宗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 地址: | 110035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動態 鏈接 系統軟件 仿真 對比 轉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航空飛控管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動態鏈接庫的飛管系統軟件仿真對比轉換方法,可用于軟件測試及系統仿真對比驗證。
背景技術
飛行管理系統(FMS,以下簡稱飛管系統)作為數字化航空電子系統的核心,是飛機上最為復雜的航空電子設備。它將導航、制導、通信、飛控、動力、氣動力以及其他信息進行高度綜合與決策,不僅大幅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負擔,并且能夠與地面空管系統進行數據交聯,實時共享氣象信息和更新飛行計劃,引導飛機準點進近著陸,避免發生航班延誤,提高了機場利用率。因此,飛行管理系統能進一步提高飛機的飛行品質和燃油效率,是降低飛行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現有的飛管系統軟件開發過程中,軟件測試在軟件編碼完成后開展,主要手段是運行軟件各個函數接口進行測試,軟件測試完成后轉入鐵鳥試驗,這種流程存在如下問題:
1)軟件測試需要編寫額外的測試代碼,用于運行相應的函數接口;
2)軟件測試需要針對不同的函數接口引出輸入輸出變量,測試結果觀察不直觀;
3)系統設計與軟件實現只有到鐵鳥試驗階段才能驗證是否一致,缺少一種在軟件設計初期與系統設計對比的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基于動態鏈接庫的飛管系統軟件仿真對比轉換方法,用于在軟件測試階段減少測試人員工作量,并提供一種在鐵鳥試驗前發現軟件設計甚至系統設計問題的新手段、新方法。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如下:
1)減少軟件測試需要編寫的額外測試代碼;
2)使軟件測試結果觀察更直觀;
3)提早系統設計與軟件實現的驗證時間。
本發明基于動態鏈接庫的飛管系統軟件仿真對比轉換方法,包括:
步驟一、在第一工程中,定義飛管系統初始化接口、飛管系統實時任務調度接口、飛管系統輸入信息賦值接口以及飛管系統輸出信息賦值接口;
步驟二、在所述飛管系統初始化接口中將飛管系統輸出信息和中間變量進行初始化設置,在所述飛管系統輸入信息賦值接口中將飛管系統的輸入信息進行賦值,在所述飛管系統軟件輸出信息賦值接口中將飛管系統輸出信息進行賦值,在飛管系統實時任務調度接口中調用飛管系統周期任務;
步驟三、將所述飛管系統初始化接口、飛管系統實時任務調度接口、飛管系統輸入信息賦值接口以及飛管系統輸出信息賦值接口聲明為導出接口;
步驟四、編譯形成動態鏈接庫以及鏈接文件;
步驟五、將所述動態鏈接庫以及鏈接文件引入第二工程中,并將所述第二工程的輸入輸出按照所述動態鏈接庫的接口進行設置,之后調用所述飛管系統初始化接口;
步驟六、在將所述第二工程中,根據實時任務調用所述飛管系統實時任務調度接口、飛管系統輸入信息賦值接口以及飛管系統輸出信息賦值接口中的所需信息,進行仿真測試。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工程包括動態鏈接庫工程,所述第二工程包括系統函數工程,所述系統函數工程設置成能夠接受來自求解器的相關信息,并對求解器發出的命令作出適當的響應。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飛管系統輸入信息包括地面指令信息、傳感器信息以及設備狀態信息。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飛管系統輸出信息包括下傳信息、設備操作指令信息以及控制指令信息。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控制指令信息包括舵面控制指令信息、剎車指令信息、前輪轉彎指令信息以及油門指令信息。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可實現如下優點:
1)本發明只增加了外部接口調用的代碼,沒有更改飛管系統軟件源代碼;
2)借助于Matlab軟件,可以對所有輸出變量進行顯示、存儲等操作,方便直觀;
3)可以根據軟件測試的需要,只需修改動態鏈接庫調用參數,就可以進行軟件單元測試、軟件配置項測試;
4)可以在鐵鳥試驗前與系統設計模型對比仿真,可提早發現軟件及系統設計錯誤,降低軟件更改風險。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基于動態鏈接庫的飛管系統軟件仿真對比轉換方法的一優選實施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918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