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鑒別薯類食品中是否摻雜異種淀粉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9111.0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413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木泰華;張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7/447 | 分類號: | G01N27/4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鑒別 薯類 食品 是否 摻雜 淀粉 方法 | ||
1.一種鑒別薯類食品中是否摻雜異種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制備待測樣品溶液:取薯類食品,粉碎或熟制后研磨,向其中加入含有1-3wt%十二烷基硫酸鈉、3-5wt%甘油、1-3wt%二硫蘇糖醇的中性磷酸鹽緩沖溶液,使蛋白溶出,取溶有蛋白的溶液,即得;
(2)制備標準樣品溶液:取制備所述薯類食品的薯粉原料以及待鑒別的所述異種淀粉的標準品,加入含有或不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的中性磷酸鹽緩沖溶液,使蛋白溶出,取溶有蛋白的溶液,即得;
(3)檢測與判定:采用濃度12.5%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對所述待測樣品溶液和標準樣品溶液進行檢測,通過電泳條帶判定薯類食品中是否摻雜有異種淀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薯類食品以馬鈴薯粉/馬鈴薯淀粉和/或甘薯粉/甘薯淀粉為原料制備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種淀粉選自木薯粉、木薯淀粉、玉米粉、玉米淀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磷酸鹽緩沖溶液的pH值為7.2-7.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磷酸鹽緩沖溶液的濃度為8-12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和(2)中使蛋白溶出的方法為:對樣品進行超聲處理,經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步驟(1)所得的上清液進行透析和/或超濾離心的步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采用3500-10000Da的透析膜;所述超濾離心采用3000-10000Da的超濾離心管。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膠電泳采用恒流或恒壓的方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的電流為20-30mA,所述恒壓的電壓為80-120V。
11.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待測樣品溶液和所述標準樣品溶液中加入上樣緩沖液,混合均勻后再進行電泳,所述上樣緩沖溶液為還原型或非還原型上樣緩沖液。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樣緩沖溶液為還原型上樣緩沖液。
13.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泳結束后,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或銀染法進行染色。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泳結束后,采用銀染法進行染色。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制備待測樣品溶液:取薯類食品,粉碎或熟制后研磨,向其中加入含有1-3wt%十二烷基硫酸鈉、3-5wt%甘油、1%-3wt%二硫蘇糖醇的中性磷酸鹽緩沖溶液,超聲,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2)制備標準樣品溶液:取制備所述薯類食品的薯粉原料以及待鑒別的所述異種淀粉的標準品,加入含有或不含有1%-3wt%十二烷基硫酸鈉的中性磷酸鹽緩沖溶液,超聲,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3)檢測:分別向所述待測樣品溶液和標準樣品溶液中加入還原型上樣緩沖溶液,采用12.5%的連續膠在恒流或恒壓條件下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4)判定:電泳結束后,采用銀染法對蛋白染色,根據條帶位置判定待測樣品中是否摻雜有異種淀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911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