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DES液液微萃取技術(shù)的檢測飲料中合成色素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55730.4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68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朱書強;劉煜;蘇阿龍;王麗君;尹娟娟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甘肅省食品檢驗研究院;蘭州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G01N30/06 | 分類號: | 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qū)@碛邢挢?zé)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 地址: | 73003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基于 des 液液微 萃取 技術(shù) 檢測 飲料 合成 色素 方法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DES液液微萃取技術(shù)的檢測飲料中合成色素的方法,屬于食品檢測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食品色素是最令人感興趣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的顏色常常決定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由于天然色素的不穩(wěn)定及在加工過程中易于降解,
使得人工合成色素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1]。食用合成著色劑簡稱合成色素,為增進人們的食欲,保持食品色澤鮮艷而添加的非營養(yǎng)成分。由于合成色素具有色澤鮮艷、著色力強、易于調(diào)色、性質(zhì)穩(wěn)定以及成本低廉等優(yōu)勢而得到廣泛應(yīng)用[2]。但超標、超范圍等不規(guī)范使用則會造成人體被動的攝入過量的食用合成色素,導(dǎo)致出現(xiàn)噯氣、偏頭痛、多種過敏癥狀以及中毒等癥狀[3],更有甚者造成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危害[4]。這也是必須控制食品中合成色素用量的主要原因。為此,建立了許多同時分析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5、6、7],分光光度法[8],薄層色譜法[9]等。
液相微萃取(LLME)自問世以來,由于具有操作簡單、萃取時間短、富集倍數(shù)高、分析成本低等優(yōu)點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傳統(tǒng)液液微萃取通常采用密度比水大的含鹵族元素溶劑為萃取劑,但是含鹵族元素溶劑由于其毒性巨大且容易揮發(fā),對環(huán)境和試驗操作人員的健康是一個潛在的威脅。為此,尋找一類既能滿足傳統(tǒng)LLME中對萃取劑的要求,又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萃取劑揮發(fā)性和毒性,減少其對操作人員危害的“綠色萃取劑”,受到分析化學(xué)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
低溫共融物(DES)作為一種新型“綠色溶劑”近幾年來獲得了迅速發(fā)展。其由季胺鹽(氯化膽堿)與氫鍵供體(尿素、甘油、糖、羧酸等)以一定摩爾比混合,在融點相互滲透,在室溫時形成液體混合物DES([10、11、12]。低溫共融物具有生物降解性、無可燃性、廉價、易制備、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13、14、15、16]。因此,各種類型的低溫共融物被制備,并獲得了廣泛的應(yīng)用,這其中就包括作為綠色溶劑從各種樣品中提取分離目標化合物[17]。比如紅花中酚類代謝物提取分離[18],植物中黃酮類化合物提取[19],生物樣品中重金屬元素提取分析[20]等均取得了較好的結(jié)果。這些制備的低溫共融物均為水溶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含水樣品中的應(yīng)用。
[1]Marta Kucharskaa,*,Jan Grabka.A review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food dyes[J].Talanta,2010,80:1045–1051.
[2]Kus E,Eroglu H E.Genotoxic and cytotoxic effects of sunset yellow and brilliant blue,colorant food additives,on human blood lymphocytes[J].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5,28(1):227-230.
[3]Goodman D W.Artificial food colour exclusion and free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may reduce symptom severity in children with ADHD[J].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2013,16(3):77-77.
[4]Sarlkaya R,Selvi M,F(xiàn).Evaluation ofpotential genotoxicity of five food dyes using the somatic mutation and recombination test[J].Chemosphere,2012,88(8):974-979.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甘肅省食品檢驗研究院;蘭州大學(xué),未經(jīng)甘肅省食品檢驗研究院;蘭州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5730.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