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加植物來源糖基轉移酶基因可溶性異源表達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0967.3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13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艷;陳量量;嚴明;陳可泉;郝寧;歐陽平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5/62 | 分類號: | C12N15/62;C12N15/70;C12N9/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王月霞 |
| 地址: | 2118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目標蛋白 構建 標簽蛋白 糖基轉移酶基因 標簽蛋白基因 大腸桿菌 表達載體 融合表達 異源表達 植物來源 重組菌 蛋白 目標蛋白基因 酸醛縮酶基因 可溶性表達 磷酸酶基因 磷酸葡萄糖 糖基轉移酶 酶切位點 誘導表達 作用因子 腸激酶 磷酸 脫氧 酶活 腺苷 基因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加植物來源糖基轉移酶基因可溶性異源表達的方法,將標簽蛋白基因與目標蛋白基因構建到表達載體上,導入到大腸桿菌中構建得到重組菌,重組菌誘導表達,標簽蛋白與目標蛋白進行融合表達,從而提高糖基轉移酶在大腸桿菌中的可溶性表達;所述標簽蛋白基因為3’?磷酸腺苷?5’磷酸酶基因、2?氧代?3?脫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縮酶基因或者抗終止作用因子基因中的至少一種,將標簽蛋白基因構建在表達載體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增加植物來源糖基轉移酶基因可溶性異源表達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甜菊糖是一種從甜味菊莖葉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劑,其主要成分為甜菊糖甙,它是一種高甜度、低熱值的非發酵性的天然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200~300倍,其中提純的萊鮑迪甙A糖的甜度約為蔗糖的450倍,味感更佳。甜菊糖的熱值僅為蔗糖的1/300,與蔗糖、葡萄糖等天然甜味劑,甜密素、阿斯巴甜等化學合成甜味劑相比,甜菊糖具有熱量低、甜度高、味質好、耐高溫、穩定性好等特點,攝入人體后不被吸收,不產生熱量,是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適用的甜味劑。甜菊糖是繼甘蔗甜菜糖之外第三種有開發價值和健康推崇的天然蔗糖替代品,被國際譽為“世界第三蔗糖”。
甜菊葉中三種最主要的糖苷成分在葉片中的含量通常為:甜菊苷(Stevioside,St甙)占葉片干重9.1%,萊鮑迪苷A(Rebaudioside A,RA甙)占3.8%,萊鮑迪苷C占0.6%。其中RA甙與其它糖苷相比,其甜度高,且甜味純正,口感也更接近蔗糖,甘苦味和甘草異味低,穩定性好,是一種理想的天然高倍甜味劑產品。因此,提高甜菊糖甙的含量,尤其是提高RA 甙的純度,獲得高品質的甜菊糖,成為甜菊糖產業升級和產品改進的重要目標和內容。
目前已發現的糖基轉移酶UGT76G1可通過一步糖基化反應將St甙轉化生成RA甙[1]。但是植物來源的糖基轉移酶UGT76G1在大腸桿菌中表達會產生大量包涵體,實際可溶性表達很低。針對外源基因在異源表達時出現包涵體現象,目前研究人員提出了較多的解決方法,如:優化密碼子[2]、降低誘導溫度[3]、降低誘導物的濃度、添加分子伴侶[4-7]以及融合表達[8-12]等等。本發明即采用多種新型的低分子量的標簽蛋白與糖基轉移酶進行融合表達,最終提高糖基轉移酶在大腸桿菌中的可溶性表達。
參考文獻
[1]Brandle JE, Telmer PG. Steviol glycoside biosynthesis.Phytochemistry 2007; 68: 1855-1863.
[2]Kane JF. Effects of rare codon clusters on high-level expression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in
[3]Jhamb K, Sahoo DK. Production of soluble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096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