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室內定位方法、裝置和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1611149080.2 | 申請日: | 2016-12-14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5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發明(設計)人: | 孔勇平;張玉良;鐘致民;楊廣龍;鄭健;周麗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4W64/00 | 分類號: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孫寶海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信號 強度信息 室內定位 信號強度信息 核密度估計算法 非參數 室內 位點 基站信號強度信息 定位精準度 定位結果 定位設備 定位信息 強度分布 無線保真 無線定位 參考點 信號源 基站 部署 反饋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室內定位方法、裝置和系統,涉及無線定位領域。其中,本發明的一種室內定位方法包括:獲取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包括基站信號強度信息和至少一個無線保真WiFi接入點信號強度信息;根據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和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基于非參數核密度估計算法確定定位結果;反饋定位信息。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獲取基站和WiFi接入點信號強度信息,利用室內的無線信號強度分布情況,采用非參數核密度估計算法進行室內定位,無需部署新的定位設備;由于WiFi接入點部署于室內,且采用多個信號源的信號強度信息進行定位,從而實現了定位精準度的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定位領域,特別是一種室內定位方法、裝置和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常用的定位方法是通過GPS、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移動網絡基站、藍牙等設備提供的無線信號來定位。這樣的方法在室外定位場合中的精度已經被人們認可。然而,這些設備多數都部署在室外,它們的信號在經過墻壁的反射、折射、散射等之后無法實現室內的準確定位,誤差很大。且由于室內面積較小,用戶對室內定位的準確度的需求往往更高,現有的定位方式無法滿足室內精準定位的需求。
目前在無線定位領域,特別是室內無線定位領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無線基站信號,如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通信系統)、CDMA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碼分多址2000)或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寬帶碼分多址),以及藍牙、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超聲等實現室內定位等方面,但這些方法或系統都存在一些應用上的局限:比如利用無線基站信號定位的精度不夠、采用RFID標簽或超聲定位需要安裝額外的硬件設備、藍牙的傳輸距離一般僅為幾十米,其應用的物理范圍受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提高室內定位精準度的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出一種室內定位方法,包括:獲取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包括基站信號強度信息和至少一個WiFi接入點信號強度信息;根據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和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基于非參數核密度估計算法確定定位結果;反饋定位信息。
可選地,根據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和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基于非參數核密度估計算法確定定位結果包括:將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與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概率分布信息相匹配,獲取先驗概率信息;根據先驗概率信息獲取后驗概率信息;根據室內各個參考點的轉移概率矩陣確定定位結果。
可選地,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概率分布信息包括:室內各個參考點的信號強度等于待定位點的無線信號強度的概率信息。
可選地,室內各個參考點的轉移概率矩陣為用戶在室內各個參考點間移動的概率矩陣。
可選地,還包括:獲取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根據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更新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概率分布信息。
可選地,還包括:在室內設定多個參考點;獲取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根據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和信號衰減特性生成室內各個參考點的無線信號強度概率分布信息。
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獲取基站和WiFi接入點信號強度信息,利用室內的無線信號強度分布情況,采用非參數核密度估計算法進行室內定位,無需部署新的如RFID或超聲發送設備等定位設備;由于WiFi接入點部署于室內,且采用多個信號源的信號強度信息進行定位,從而實現了定位精準度的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90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