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6340.0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78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丁慶軍;張楊;羅超云;王中文;王曉佳;何濤;石華;劉勇強;耿春東;徐意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24/38;C04B24/42;C08F290/06;C08F220/06;C08F220/10;C08F220/38;C04B103/30;C04B111/20;C04B111/2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李欣榮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程 泵送海工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礦粉、碎石、河砂、水化溫升調控材料、侵蝕性離子傳輸抑制劑、狀態改性材料、超分散減水減縮保塑外加劑和水按比例配制而成。本發明利用水化溫升調控材料,可有效避免高強混凝土水膠比低、水化不充分、后期干燥收縮引起的開裂;水化溫升抑制組分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絕熱溫升,減少溫度應力產生的開裂;采用侵蝕性離子傳輸抑制劑可優化混凝土的孔隙結構,抑制Mg2+、Cl?等離子的傳輸路徑,更好地服役于海洋鹽霧環境;狀態改性材料具有特有的滾珠效應和保水特性,避免超高程泵送過程出現的離析、堵管現象。本發明所述混凝土適用于超高程泵送海洋建筑,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伴隨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長,為了加強區域間的聯系與合作,諸多跨海、跨江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日益進行中,海工混凝土的應用也日漸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為了追求更高、更強的理念,許多跨海橋梁建設的設計也遵循著高程、高耐久、高承載能力的原則。然而海工混凝土服役于海洋嚴酷環境,常年遭受海水沖刷、浪濺并長期受到Cl-、Mg2+、SO42-等離子侵蝕。混凝土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其內部結構破壞、膠凝力退化、鋼筋銹蝕速率增大,使工程結構過早失效,服役壽命達不到設計使用年限,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如今,針對這些大型的跨海橋梁建設,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面臨如下問題:(1)超高程橋梁索塔由于鋼筋密集,施工難度高,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需要達到高流態自密實、高強高性能的要求。故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和膠凝材料用量高,水膠比低,所制得的混凝土收縮大,絕熱溫升高,溫度應力易使混凝土產生開裂;(2)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澆筑量大問題,故混凝土配合比中膠凝材料用量低,砂率宜低,工作性能差,在高程泵送施工過程中易產生離析、堵管現象;(3)超高程、大跨度橋梁服役于海洋環境,由于長期處于干濕與鹽霧耦合作用下,海水中的侵蝕離子擴散速率加快,加速了鋼筋的銹蝕,混凝土膠結能力的退化。正因為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面臨的問題,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海工混凝土的長期耐久性,降低了其服役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混凝土具有高抗開裂、高耐侵蝕、工作狀態良好的性能,耐久性較好,具有重要的工業應用價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各組分及用量為:水泥(C)180~350kg/m3、粉煤灰(FA)60~120kg/m3、礦粉(BFS)50~100kg/m3、碎石(G)1000~1100kg/m3、河砂(S)720~850kg/m3、水化溫升調控材料(HHCM)20~30kg/m3、侵蝕性離子傳輸抑制劑(CITI)10~20kg/m3、狀態改性材料(SMM)40~50kg/m3、超分散減水減縮保塑外加劑(JNT)9~10kg/m3、水(W)120~160kg/m3。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泥為P.O 42.5水泥。
上述方案中,所述粉煤灰為I級粉煤灰,燒失量≤5%,需水量比≤95%。
上述方案中,所述礦粉為S95級礦粉,比表面積≥440m2/kg,28天活性指數≥95%。
上述方案中,所述碎石為5~20mm連續級配碎石,壓碎值≤10%。
上述方案中,所述河砂為中砂,細度模數控制在2.3~3.0,含泥量≤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63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