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釉漿恒溫淋釉穩(wěn)定的淋釉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40756.1 | 申請日: | 201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46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葉德林;洪衛(wèi);李輝;黃詩程;謝石長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yè)有限公司;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11/04 | 分類號: | B28B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 地址: | 528061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恒溫 穩(wěn)定 方法 | ||
1.一種組合淋釉裝置,包含主釉缸(5),主釉缸釉泵(3),主釉泵輸釉管(20),淋釉斗(19),回釉管(18),淋釉鐘罩(17),集釉管(14),主釉缸釉泵(3)具有第一泄流孔(8-1),集釉管(14)上連接一集釉斗(15),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一副釉缸(12)及與之配合的副釉缸釉泵(16),副釉缸釉泵(16)具有第二泄流孔(8-2);
一副釉泵輸釉管(13),其入口端設置于副釉缸(12)內,出口端延伸至主釉缸(5);
所述副釉缸(12)內的釉漿(9)通過副釉缸釉泵(16)及副釉泵輸釉管(13)輸送入至主釉缸(5)內;
一溢流管(11),其入口端設置于主釉缸(5)的靠近頂部位置,出口端延伸至副釉缸(12),主釉缸(5)內釉漿(9)通過溢流管(11)回流至副釉缸(12);
所述回釉管(18)延伸至副釉缸(12);
所述集釉管(14)延伸至副釉缸(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淋釉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釉缸(5)和副釉缸(12)均為包含釉缸外壁(22)和釉缸內壁(24)的雙層結構;
所述釉缸外壁(22)和釉缸內壁(24)之間設置有鏍旋形分隔層(26)并形成有鏍旋形冷卻液通道(23);
所述鏍旋形冷卻液通道(23)的入口(7)設在釉缸缸體底部外壁上,出口(6)設在釉缸缸體外壁上部與外界相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淋釉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釉缸(5)設置有第一過篩網(4-1),所述副釉泵輸釉管(13)的出口端與之相對;
所述副釉缸(12)設置有第二過篩網(4-2)和第三過篩網(4-3),所述溢流管(11)的出口端與第二過篩網(4-2)相對,所述回釉管(18)和集釉管(14)的出口端與第三過篩網(4-3)相對。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淋釉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釉缸(5)和副釉缸(12)底部均設有底部固定凹口(25),該底部固定凹口(25)呈圓形分散布置,底部固定凹口尺寸大于釉泵支撐腳面大小。
5.一種釉漿恒溫淋釉穩(wěn)定的淋釉方法,使用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中所述的組合淋釉裝置,其特征在于:
將釉漿(9)加入副釉缸(12),釉漿(9)液位第二泄流孔(8-2)時,啟動副釉缸釉泵(16),使得釉漿處于攪拌狀態(tài);
當釉漿液位接近溢流管時,打開副釉泵輸釉管(13)上的閥門,讓釉漿經副釉泵輸釉管(13)輸送到主釉缸第一過篩網(4-1)過篩流到主釉缸;
持續(xù)往副釉缸(12)添加釉漿,到主釉缸的釉漿(9)從溢流管(11)順暢回流到副釉缸第二過篩網(4-2)過篩流回副釉缸(12),調節(jié)副釉泵輸釉管(13)上的閥門的開度,使副釉泵輸釉管(13)輸釉流量小于溢流管(11)的最大可流出量;
接通主釉缸釉泵(16)的電源,釉泵葉片(10)旋轉,讓主釉缸中的釉漿(9)處于攪拌狀態(tài);
打開主釉缸輸釉管(20)上的閥門,讓釉漿(9)輸送到淋釉斗(19),當淋釉斗(19)上的回釉管(18)有釉漿流出時,打開淋釉斗(19)下部閥門,讓釉漿流下到淋釉鐘罩(17)形成釉漿簾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淋釉方法,其特征在于:實時調整主釉缸輸釉管(20)上的閥門使得淋釉斗(19)的液位處于回釉溢流孔內高度的20-50%。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淋釉方法,其特征在于:實時調整副釉泵輸釉管(13)上的閥門開度主釉缸(5)中的釉漿液位要處于溢流口內高度的20-50%。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淋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釉缸向主釉缸輸送流量要大于主釉缸向淋釉斗的輸送流量,多的部分經溢流管(11)流回副釉缸(12)。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淋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釉缸(5)向淋釉斗(19)輸送釉漿量要大于淋釉斗(19)向淋釉鐘罩(17)輸送釉量,多的部分經回釉管(18)流回副釉缸(12)。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淋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淋釉鐘罩(17)形成釉漿簾幕,磚坯在皮帶的輸送下在釉漿簾幕下通過,釉漿淋于磚坯面上,多余的釉漿經集釉斗(15)收集流回副釉缸(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yè)有限公司;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yè)有限公司;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075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