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4-溴螺環[芴-9;9’-氧雜蒽]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27293.5 | 申請日: | 2016-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22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敏青;楊振強;曹繼紅;王朝杰;楊瑞娜;席振峰;孫雨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311/96 | 分類號: | C07D311/96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時立新 |
| 地址: | 450002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溴螺環 氧雜蒽 合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4?溴螺環[芴?9,9’?氧雜蒽]的合成方法,屬有機合成領域。通過如下方法實現:以二苯醚為原料,惰性氣體保護下,與仲丁基鋰反應后,再加入4?溴9?芴酮,在冰乙酸溶劑中閉環合成4?溴螺環[芴?9,9’?氧雜蒽]。合成方法簡單可行,總收率達到85%以上,適合工業化生產。該化合物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和玻璃化溫度,適合作為合成有機電致發光材料中間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一類芴類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及一種4-溴螺環[芴-9,9’-氧雜蒽]的合成方法,屬有機化學合成領域。
背景技術
螺環芳烴類化合物以其大的共軛體系和獨特的螺共軛效應、剛性共平面結構、高玻璃化溫度和良好的熱穩定性等優點,成為有機半導體材料的重要結構單元,在構建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太陽能電池材料以及光探測材料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表現出較高的載流子遷移效率。螺環芳烴的典型代表之一是螺二芴類化合物,但螺二芴作為有機半導體構筑單元,存在制備原料昂貴、反應步驟繁瑣等缺點。
螺[芴-9, 9’-氧雜蒽]保持了螺二芴類單元的高靜態位阻、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對光無淬滅等優勢,作為有機半導體材料,為螺環烴類化合物的商業化應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廣泛應用于深藍光非摻雜OLED、電致磷光材料和磷光主體材料等領域。然而在OLED為代表的有機器件商業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克服昂貴的材料、高耗能的蒸鍍工藝等問題。綠色有機半導體將成為解決信息技術的重要方案, 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目前未見4-溴螺環[芴-9,9’-氧雜蒽]合成方法的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成本較低、收率高的合成4-溴螺環[芴-9,9’-氧雜蒽]的方法,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以二苯醚為原料,惰性氣體保護下,與仲丁基鋰反應后,與4-溴芴酮反應,最后在冰乙酸溶劑中閉環合成4-溴螺環[芴-9,9’-氧雜蒽]。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所述的4-溴螺環 [芴-9,9’-氧雜蒽]具有下列結構式:
合成路線如下:
在氬氣保護下,在反應瓶中加入二苯醚的丁醚溶液,降溫至-78℃~-80℃ , 滴加仲丁基鋰的丁醚溶液,反應結束后,滴入4-溴芴酮的四氫呋喃溶液,檢測無4-溴芴酮后,淬滅反應,經萃取,干燥,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油狀物;然后加入冰乙酸溶解,加入濃鹽酸或濃硫酸,120℃-125℃回流,反應結束后將溶液倒入冰水中,經重結晶得到目標物。
所述的二苯醚與仲丁基鋰摩爾比為1:1.05~1.2。
所述的二苯醚與4-溴芴酮摩爾比為1:1。
本發明的創新點在于:本發明直接使用二苯醚來替代2-溴二苯醚為起始原料,有效利用二苯醚中氧原子的吸電子效應,使鄰位苯環上的C-H 活性增加,可以在低溫下選擇性通過仲丁基鋰打斷,有效提高反應選擇性,降低了反應成本,提高了反應收率,達85%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為對本發明進行更好地說明,舉實例如下:
實施例1
在氬氣保護下,在250 mL三口瓶中加入二苯醚8.50 g(50 mmol)、丁醚50 mL,降溫至-78℃,滴加仲丁基鋰的丁醚溶液(2.5 mol/L)24 mL(60mmol),滴加完畢后保持-78℃繼續攪拌1 h,滴入4-溴芴酮12.90 g(50mmol)與30 mLTHF配成的THF溶液,反應結束后,向反應液中加入50 mL飽和氯化銨溶液淬滅反應,分出有機相,無水硫酸鈉干燥,減壓濃縮溶劑,得到中間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729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