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克拉霉素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體及其制備方法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25939.6 | 申請日: | 2016-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90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寧波;李隆軍;劉明如;賴啟隆;朱永利;蔣永青;吳育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綠詩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H17/08 | 分類號: | C07H17/08;C07H1/00;C07K14/765;C07K14/795;C07K16/44;G01N33/53;G01N33/577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海曼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克拉霉素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抗體 載體蛋白 偶聯 制備 大環內酯類化合物 生物技術領域 制備人工抗原 活性基團 特征結構 檢測 保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克拉霉素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體及其制備方法應用,旨在提供既能最大程度保留了克拉霉素的特征結構,又具有可以與載體蛋白發生偶聯的活性基團的克拉霉素半抗原,并且以克拉霉素半抗原制備人工抗原和抗體,用來檢測檢測大環內酯類化合物中,其技術方案,所述克拉霉素半抗原,所述結構如下式所示:所述克拉霉素人工抗原為所述克拉霉素半抗原與載體蛋白偶聯制得的;屬于生物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克拉霉素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體及其制備方法應用。
背景技術
克拉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部分革蘭陰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均有效。是紅霉素的第二代衍生物之一。紅霉素的第二代衍生物主要成員有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地紅霉素等。由于其第二代衍生物避免了被胃酸破壞,提高了吸收率,抗菌活性更強,因而廣泛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的一線藥物。
但近來有報道,紅霉素第二代衍生物長期、持續的給藥,對肝臟有毒害;對前庭系統有影響,能引起耳鳴、聽覺障礙等;還能引起藥熱、藥疹、蕁麻疹等過敏反應以及部分藥物可引起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反應;其中,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可能發生幻覺、失眠、意識模糊等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以及易透過胎盤屏障。因此,國際上有關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最高殘留限量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我國也出臺了相應的法規來規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使用。我國出臺的蜂蜜產品中大環內酯類藥物殘留定量限為1.0μg/kg以下。為了打擊非法用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迫切需要健全相關的檢測方法。
目前,獸藥殘留檢測常用的方法有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以及氣質聯用等理化分析方法。雖然這些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但是樣品前處理操作步驟繁瑣,成本較高,也不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篩選檢測。免疫化學分析鑒于在抗原抗體的定性定量方面獨特的優勢和操作簡便快捷、成本低、靈敏度較高、分析樣本量大的優點彌補了理化分析的不足。因此,建立免疫化學分析法檢測克拉霉素的殘留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最大程度保留了克拉霉素的特征結構,又具有可以與載體蛋白發生偶聯的活性基團的克拉霉素半抗原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含克拉霉素半抗原的人工抗原。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上述人工抗原及其單克隆抗體的應用。
為此,本發明的第一個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克拉霉素半抗原,所述結構如式I所示:
本發明提供的第二個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上述克拉霉素半抗原的制備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驟包括如下步驟:
1)稱取克拉霉素置于反應瓶,加入有機溶劑使其溶解,再稱取丁二酸酐置于反應瓶,再向反應瓶加入三乙胺,在下室溫,磁力攪拌反應3~5小時;
2)將反應的產物后減壓旋蒸,濃縮,加入去離子水,調節pH為4.5-5.5,析出灰白色固體,過濾,取濾餅,用混合溶劑(2)15ml結晶,過濾,干燥,得到產物;
其中:所述的克拉霉素和丁二酸酐摩爾比1:1.0~1.5。
進一步的,上述的克拉霉素半抗原的制備方法,所述的催化劑為三乙胺。
進一步的,上述的克拉霉素半抗原的制備方法,所述的混合溶劑為體積比1:2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
本發明提供的第三個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由上述的克拉霉素半抗原的制備的克拉霉素包被原,所述的克拉霉素包被原由所述克拉霉素半抗原與牛血清白蛋白偶聯制得的,結構式如式(Ⅱ)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綠詩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綠詩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59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