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學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24355.7 | 申請日: | 2016-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29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梁士通;梅志武;鄭然;趙曉雨;李松;王婧曄;武宏宇;李玉明;隋杰;張運方;孫慧麗;曹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27/00;G01C2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陳鵬 | 
| 地址: | 10008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型化 高精度 敏感 器用 光學系統 | ||
1.一種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由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鏡(1)、第二透鏡(2)、孔徑光闌(3)、第三透鏡(4)、第四透鏡(5)、第五透鏡(6)、第六透鏡(7)、探測器保護玻璃(8)和光電探測器(9)構成;入射光線從第一透鏡(1)入射,第一透鏡(1)為正透鏡,收集目標的發射光線,并將目標發出的光能量匯聚后入射至第二透鏡(2)上;第二透鏡(2)為正透鏡,用于校正第一透鏡(1)產生的球差;第三透鏡(4)對第二透鏡(2)發出的光能量進行像差校正后發送給第四透鏡(5);第四透鏡(5)、第五透鏡(6)和第六透鏡(7)對光學系統焦距進行修正,并對第一透鏡(1)、第二透鏡(2)和第三透鏡(4)的像差進行校正;光電探測器(9)對接收的光能量進行探測;第四透鏡(5)、第五透鏡(6)均為正透鏡,第三透鏡(4)、第六透鏡(7)均為負透鏡;
所述光學系統焦距為37.6mm,入瞳直徑為34mm,F數為1.1,全視場角為17°;第一透鏡(1)頂點距光電探測器(9)的總長度為62.7mm,光學系統焦距與長度的比例為37.6:62.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1)前表面曲率半徑57.94mm,后表面曲率半徑-192.31mm,透鏡中心厚度5mm,外輪廓直徑38mm,材料為熔石英材料;
第二透鏡(2)前表面曲率半徑31.05mm,后表面曲率半徑81.41mm,透鏡中心厚度6mm,外輪廓直徑35mm,玻璃牌號為ZK9;
第三透鏡(4)前表面曲率半徑-45mm,后表面曲率半徑32.29mm,透鏡中心厚度4.5mm,外輪廓直徑29.4mm,玻璃牌號為ZF4;
第四透鏡(5)前表面曲率半徑37mm,后表面曲率半徑-44.06mm,透鏡中心厚度8.5mm,外輪廓直徑33mm,玻璃牌號為LAK3;
第五透鏡(6)前表面曲率半徑26.92mm,后表面曲率半徑-161.81mm,透鏡中心厚度6.9mm,外輪廓直徑24.4mm,玻璃牌號為LAK3;
第六透鏡(7)前表面曲率半徑-28.25mm,后表面曲率半徑42.46mm,透鏡中心厚度2.5mm,外輪廓直徑17mm,玻璃牌號為ZF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保護玻璃(8)為平板玻璃,厚度為1mm,玻璃牌號為BK7。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1)和第二透鏡(2)空氣間隔為0.5mm;所述第二透鏡(2)和孔徑光闌(3)空氣間隔為2mm;所述孔徑光闌(3)和第三透鏡(4)空氣間隔為4.5mm;所述第三透鏡(4)和第四透鏡(5)空氣間隔為2.3mm;所述第四透鏡(5)和第五透鏡(6)空氣間隔為12.5mm;所述第五透鏡(6)和第六透鏡(7)空氣間隔為3mm;所述第六透鏡(7)和探測器保護玻璃(8)空氣間隔為3.42mm;所述探測器保護玻璃(8)和光電探測器(9)空氣間隔為0.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經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435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