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自動矯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12673.1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46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黃松;代元;吳建賓;梅榮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5/00 | 分類號: | B21D5/00;B21C51/00;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3008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屈服 強度 低合金鋼 自動 矯直 方法 | ||
1.一種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自動矯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運送至測溫儀進行測溫,獲得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在經過控冷工藝之后的溫度;
基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在經過控冷工藝之后的溫度獲得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屈服強度;
將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運送至測厚儀進行測厚,獲得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第一鋼板厚度;
基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第一鋼板厚度和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屈服強度,獲得矯直模型的實際矯直力;其中,所述矯直模型的實際矯直力由以下公式獲得:
其中,F—所述矯直模型的實際矯直力,KN;σ—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屈服強度,450MPa≤σ≤600MPa,N/mm2;b—鋼板寬度,mm;h—第一鋼板厚度,mm;t—輥距mm;β—修正系數;
基于所述矯直模型的實際矯直力對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進行矯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在經過控冷工藝之后的溫度獲得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屈服強度,包括:
獲得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經過軋制工藝之后的溫度;
基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在經過控冷工藝之后的溫度和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經過軋制工藝之后的溫度,獲得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屈服強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屈服強度σ由以下公式獲得:
σ=425.34+0.22T1-0.13T2,其中,T1—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經過軋制工藝之后的溫度;T2—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在經過控冷工藝之后的溫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800KN≤F≤1800KN。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0.8≤β≤1.1。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矯直模型的實際矯直力對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進行矯直之前,包括:
判斷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厚度累計的波動次數是否小于等于2次;
判斷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厚度的波動范圍是否小于等于3.5mm;
若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厚度累計的波動次數小于等于2次,并且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厚度的波動范圍小于等于3.5mm,則啟動所述矯直模型對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進行矯直。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矯直模型的實際矯直力對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進行矯直之后,包括:
確定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第二鋼板厚度;
判斷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第二鋼板厚度是否小于等于預設鋼板厚度閾值;
若是,基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第二鋼板厚度確定出所述矯直模型的矯直壓下量;
利用所述矯直模型的矯直壓下量對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進行矯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高屈服強度低合金鋼的第二鋼板厚度確定出所述矯直模型的矯直壓下量,具體包括:
利用以下公式獲得所述矯直模型的矯直壓下量:
h1=17.6-0.08h22,其中:h1—矯直壓下量,mm;h2—第一鋼板厚度,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267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數控折彎機用彈性限位裝置
- 下一篇:一種匯流條彎折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