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監控系統及射頻標簽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5473.3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9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夏偉;張明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中科訊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G06K19/07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愛迪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 地址: | 518067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監控 系統 射頻 標簽 | ||
1.一種車輛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頻標簽和射頻接收機;
所述射頻標簽包括MCU控制器、防拆電阻和射頻芯片,所述MCU控制器均與所述防拆電阻和射頻芯片連接,并且所述射頻標簽用于設置于所述車輛上;
所述MCU控制器用于監控所述防拆電阻是否被破壞,并且當監測到所述防拆電阻被破壞時,通過所述射頻芯片廣播包含所述射頻標簽被破壞的信息的第一數據包;
所述射頻接收機在接收到第一數據包時,向服務器轉發第一數據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拆電阻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和薄膜導線;
所述射頻標簽包括外殼和電池;
所述MCU控制器、射頻芯片、電池、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設置于所述外殼內,所述薄膜導線粘結于所述外殼,其中,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用于與電池連接,并且另一端與所述薄膜導線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接地,并且另一端與所述薄膜導線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CU控制器與所述薄膜導線連接;
所述電池分別與MCU控制器和射頻芯片連接,用于向所述MCU控制器和射頻芯片供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導線的形狀為環形,其中,所述環線的薄膜導線交替粘結于所述外殼。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標簽還包括震動傳感器;
所述震動傳感器與所述MCU控制器連接;
所述震動傳感器用于對所述車輛進行震動監測;
所述MCU控制器用于根據震動傳感器對所述車輛進行震動監測的監測結果,確定所述車輛的運行狀態,并且通過所述射頻芯片廣播包含所述車輛的運行狀態的第二數據包;
所述射頻接收機在接收到第二數據包時,向所述服務器轉發所述第二數據包。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數據包和第一數據包均還攜帶所述射頻標簽的標識。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接收機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射頻芯片發送的數據包時,記錄當前接收的時間;
解析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并獲取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的內容并存儲至緩存中;
將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中添加接收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時間戳;
將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發送到后臺服務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外部射頻發射器;
所述射頻芯片還用于接收外部射頻發射器的監控頻率調節信號,并根據所述外部射頻發射器的監控頻率調節信號調節所述MCU控制器監控所述震動傳感器和所述防拆電阻時間間隔,并且調節所述射頻芯片發送所述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的時間間隔。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臺服務器用于根據接收到第二數據包,確定所述車輛是駛入外部射頻發射器所覆蓋的區域,還是所述車輛駛離所述外部射頻發射器所覆蓋的區域。
9.一種射頻標簽,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控制器、防拆電阻和射頻芯片;
所述MCU控制器均與所述防拆電阻和射頻芯片連接,并且所述射頻標簽用于設置于所述車輛上;
所述MCU控制器用于監控所述防拆電阻是否被破壞,并且當監測到所述防拆電阻被破壞時,通過所述射頻芯片廣播包含所述射頻標簽被破壞的信息的第一數據包。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射頻標簽,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拆電阻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和薄膜導線;
所述射頻標簽包括外殼和電池;
所述MCU控制器、射頻芯片、電池、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設置于所述外殼內,所述薄膜導線粘結于所述外殼,其中,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用于與電池連接,并且另一端與所述薄膜導線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接地,并且另一端與所述薄膜導線的另一端連接,所述MCU控制器與所述薄膜導線連接;
所述電池分別與MCU控制器和射頻芯片連接,用于向所述MCU控制器和射頻芯片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中科訊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中科訊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547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手機二維碼交互安全校驗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智能識別系統和智能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