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2971.2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01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錢三平;黃少堂;張雁英;程艷階;郭嘉強;王立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00 | 分類號: | B60L1/00;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馮右明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壓 蓄電池 電量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電量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車輛低壓蓄電池指為車輛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簡稱ECU,又稱“行車電腦”、“車載電腦”)等低壓用電設備提供低壓電源的鉛酸蓄電池,低壓蓄電池存放不用時,酸性電解質下沉,會使得極板上、下部產生電位差,引起自放電,若低壓蓄電池放電較為嚴重時,則會影響對車輛低壓用電設備的供電,影響車輛正常啟動,尤其車輛長期擱置不用,車輛的某些電子控制單元仍在消耗著低壓蓄電池的放電電流,導致車輛暗電流的存在,車輛的低壓蓄電池極可能因此過度放電,從而影響車輛待啟動時低壓供電設備的上電,導致車輛無法正常啟動。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及裝置,能夠維持低壓蓄電池的電量平衡,保證車輛電子控制單元等低壓用電設備的正常啟動。
一種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
若所述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小于預設電壓閾值,則發送低壓報警信息至用戶終端設備;
獲取用戶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低壓報警信息發送的上電允許信息后,向高壓動力電池發送控制指令,控制高壓動力電池為低壓蓄電池充電。
一種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裝置,包括:
電壓值獲取模塊,用于獲取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
低壓報警模塊,用于若所述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小于預設電壓閾值,則發送低壓報警信息至用戶終端設備;充電控制模塊,用于獲取用戶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低壓報警信息發送的上電允許信息后,向高壓動力電池發送控制指令,控制高壓動力電池為低壓蓄電池充電。
上述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及裝置,獲取車輛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后,若所述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小于預設電壓閾值,則發送低壓報警信息至用戶終端設備,說明低壓蓄電池電量不足,將無法為車輛電子控制單元等低壓用電設備提供工作動力源,然后用戶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低壓報警信息發送上電允許信息,說明用戶終端設備允許為低壓動力電池充電,獲取用戶終端設備發送的上電允許信息后,向高壓動力電池發送控制指令,控制高壓動力電池為低壓蓄電池充電,通過所述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能夠在低壓蓄電池電壓值低于預設電壓閾值時,通過高壓動力電池充電,維持了低壓蓄電池電壓的平衡,保證了車輛電子控制單元等低壓用電設備的正常啟動。且所述控制方法能將車輛的低壓蓄電池的狀態及時通過用戶終端設備告知用戶,用戶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低壓報警信息發送上電允許信息后,才允許為低壓蓄電池充電,避免用戶在打算長期擱置車輛時,高壓動力電池總是自動為低壓蓄電池,影響車輛低壓蓄電池以及高壓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2為一個實施例中的車輛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另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4為再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5為又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6為又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7為又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8為又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9為一個實施例中的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一個實施例中的充電控制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圖1,一個實施例中,一種低壓蓄電池電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1:獲取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
S12:若所述低壓蓄電池的電壓值小于預設電壓閾值,則發送低壓報警信息至用戶終端設備;
S13:獲取用戶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低壓報警信息發送的上電允許信息后,向高壓動力電池發送控制指令,控制高壓動力電池為低壓蓄電池充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29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