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造革及人造革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74672.2 | 申請日: | 2016-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801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2 |
| 發明(設計)人: | 黎華強;莫梓健;徐加鵬;于莉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06 | 分類號: | D06N3/06;D06N3/00 |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趙囡囡;吳貴明<國際申請>=<國際公布> |
| 地址: | 239500 安徽省滁州***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造革 發泡處理 發泡率 制備 復合層 預發泡 基布 油墨 人造革表面 人造革面層 涂布粘合劑 油墨滲透 體積比 有效地 中底布 上色 概率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造革及人造革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基布上涂布粘合劑,并將人造革底層和人造革面層設置在基布上,得到預發泡復合層;S2,對預發泡復合層進行發泡處理,得到人造革,發泡處理的發泡率為1.5~2.5。由于該方法的發泡處理的發泡率為1.5~2.5,與現有技術相比降低了約10~30%,通過降低發泡率,提高了人造革中PVC的體積比,從而在利用油墨對人造革表面進行上色時,位于表層的油墨在人造革中由上至下進行滲透,被更多地留在PVC中,進而降低了油墨滲透至人造革中底布上的概率,有效地改善了制備出的人造革較薄時表面透漿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材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人造革及人造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皮革在包括汽車工業在內的多種領域中用作內部材料,皮革通常包括天然皮革和人造革,其中,人造革由于造價相比天然皮革便宜且容易批量生產,因此,目前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等領域中。
人造革的制備工藝中通常先制備出面層和底層,然后在基布上涂布PVC等粘合劑漿料,然后先壓延成型出底層,在底層薄膜從壓延輥輪引取出來的同時趁熱熔狀態貼合到底布上,然后以同樣的方法將壓延成型的面層薄膜進行貼合,最后對底層和面層貼合后的產物進行發泡處理以得到人造革。
然而,上述人造革在所需的厚度較小的情況下,在實際生產中容易使形成的人造革存在表面透漿的問題,表面透漿是指對人造革表面進行上色的油墨從人造革表面滲透至人造革最底層的基布中的情況,從而達不到客戶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造革及人造革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人造革較薄時由于存在表面透漿,而影響人造革表面的美觀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人造革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基布上涂布粘合劑,并將人造革底層和人造革面層設置在基布上,得到預發泡復合層;S2,對預發泡復合層進行發泡處理,得到人造革,發泡處理的發泡率為1.5~2.5。
進一步地,發泡處理的發泡率為1.6~2.1。
進一步地,人造革底層的厚度為0.13~0.21mm。
進一步地,在步驟S1的步驟之前,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利用包括聚氯乙烯樹脂、增塑劑和發泡劑的第一原料制備得到人造革底層,優選第一原料還包括鈣粉。
進一步地,第一原料中聚氯乙烯樹脂的重量份為100,增塑劑的重量份為40~120,發泡劑的重量份為3~7,優選增塑劑包括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大豆油,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重量份為30~80,大豆油的重量份為10~40。
進一步地,第一原料還包括液體鋇鋅穩定劑、粉體鋇鋅穩定劑、發泡穩定劑、硬脂酸和丙烯酸酯中的任一種或多種,優選第一原料中液體鋇鋅穩定劑的重量份為0.6~3,優選粉體鋇鋅穩定劑的重量份為1.0~4,優選發泡穩定劑的重量份為0.2~2.5,優選硬脂酸的重量份為0.2~1.5,優選丙烯酸酯的重量份為0.3~1.5。
進一步地,在步驟S1的步驟之前,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利用包括聚氯乙烯樹脂和增塑劑的第二原料制備得到人造革面層,優選第二原料還包括鈣粉。
進一步地,第二原料中聚氯乙烯樹脂的重量份為100,增塑劑的重量份為40~100,優選增塑劑包括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大豆油,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重量份為25~80,大豆油的重量份為2~20,優選第二原料還包括液體鋇鋅穩定劑,更優選第二原料中液體鋇鋅穩定劑的重量份為1.5-4.5。
進一步地,人造革的厚度小于0.85mm。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人造革,人造革采用上述的人造革的制備方法制備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746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混凝土夾芯板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CVVL自學習的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