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027564.X | 申請日: | 2016-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90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金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鑫潤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47/90 | 分類號: | 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張立榮 |
| 地址: | 215101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承 自動 上料機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自動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現代生產制造業(yè)追求高效率且安全的生產模式,并由此創(chuàng)造企業(yè)的利益,然而,在現有制造業(yè)中,軸承上料作業(yè)是采用人工手動作業(yè),需要人工對軸承進行上料,不僅費時而沒有效率,且可能因人為因素致使產品良率降低,并且浪費人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能夠替代工人對軸承進行上料,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良率,節(jié)省了勞動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該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軸承上料機構安裝板,軸承上料機構安裝板上固定有兩根互相平行的第二Y向直線導軌,第二Y向直線導軌的滑塊上均固定有第一旋轉氣缸安裝板,軸承上料機構安裝板上還固定有第二Y向氣缸安裝座,第二Y向氣缸安裝座上裝有第二Y向氣缸,第二Y向氣缸的活塞桿穿過第二Y向氣缸安裝座且端部與第一旋轉氣缸安裝板的側壁固定,第一旋轉氣缸安裝板上裝有第一旋轉氣缸,第一旋轉氣缸的旋轉臺上裝有第二旋轉氣缸連接座,第二旋轉氣缸連接座上通過加強筋垂直固定有第二旋轉氣缸安裝板,第二旋轉氣缸安裝板的下端面裝有第二旋轉氣缸,第二旋轉氣缸安裝板的下端面與第二旋轉氣缸的旋轉臺固定,第二旋轉氣缸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一豎直氣缸安裝板,第一豎直氣缸安裝板上裝有第一豎直氣缸,第一豎直氣缸的活塞桿穿過第一豎直氣缸安裝板且下端通過浮動接頭固定有軸承抓取組件連接板,軸承抓取組件連接板上固定有兩根第三導向軸,第三導向軸的頂端穿過第一豎直氣缸安裝板,軸承抓取組件連接板下端面裝有軸承抓取組件,所述軸承抓取組件包括通過加強筋垂直固定在軸承抓取組件連接板下端面的軸承抓取組件安裝板,軸承抓取組件安裝板上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夾塊滑道開口,軸承抓取組件安裝板上位于夾塊滑道開口上下兩側的位置均設有一對第四X向直線導軌,每對第四X向直線導軌的滑塊上均固定有導向連接塊,每個導向連接塊上均插裝有兩根第二定位螺栓,第二定位螺栓的螺桿位于螺母和導向連接塊之間的位置套有彈簧,第二定位螺栓的相對面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導向塊,第一限位導向塊的相對面為傾斜面,軸承抓取組件連接板下端面兩端固定有第三X向氣缸安裝座,第三X向氣缸安裝座上均裝有第三X向氣缸,第三X向氣缸的活塞桿穿過第三X向氣缸安裝座且端部與第一限位導向塊固定,導向連接塊上分別固定有一個夾塊,夾塊穿過軸承抓取組件安裝板上的夾塊滑道開口,兩個夾塊的相對面分別設有一個半圓形的軸承放置開口,兩個軸承放置開口形成一個軸承放置孔,兩個夾塊的內部位于軸承放置開口外側的位置均設有一個軸承固定爪放置腔,軸承固定爪放置腔與軸承放置開口相通并形成通腔,兩個軸承固定爪放置腔中鉸接有一個前端帶有彎頭的軸承固定爪,軸承固定爪可在軸承固定爪放置腔中轉動,軸承固定爪的彎頭可穿過軸承固定爪放置腔與軸承放置開口形成的通腔,兩個夾塊的內部位于軸承固定爪前端外側的位置均設有拉伸彈簧放置腔,拉伸彈簧放置腔與軸承固定爪放置腔相通,軸承固定爪前端的外側壁與拉伸彈簧放置腔的內側壁通過彈簧固定座固定有拉伸彈簧,軸承抓取組件安裝板上插裝有兩根導向桿,導向桿對應第一限位導向塊的一端固定有與第一限位導向塊契合的第二限位導向塊,位于軸承抓取組件安裝板和第二限位導向塊之間的導向桿上套有彈簧,導向桿對應軸承固定爪的一端固定有第三導向板,第三導向板上對應軸承固定爪的位置均固定有帶有斜面的軸承固定爪導向塊,軸承固定爪導向塊的斜面與軸承固定爪貼合,第三導向板上還固定有一個帶尖頭的軸承固定塊,軸承放置孔的內壁對應軸承固定塊的位置設有定位孔,軸承固定塊可穿過這個定位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一種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能夠替代工人對軸承進行上料,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良率,節(jié)省了勞動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的軸承抓取組件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的軸承抓取組件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軸承自動上料機的軸承上料機構的軸承抓取組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鑫潤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鑫潤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75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