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區分不同航空油品的裝置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19640.2 | 申請日: | 2016-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88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謝園園;李海洋;陳平;花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7/62 | 分類號: | G01N27/62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馬馳 |
| 地址: | 116023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品 航空 樣品瓶 加熱 采樣裝置 氣體檢測裝置 分析系統 供氣裝置 特征譜圖 載氣 加熱裝置 出氣 排出 蒸汽 尾氣 分析 流出 攜帶 | ||
1.一種快速區分不同航空油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的玻璃樣品瓶(1)、樣品瓶加熱模塊(2)、供氣裝置(3)、溫度控制儀(5)和氣體檢測裝置(4);
密閉的玻璃樣品瓶(1)上設有可拆卸的氣體入口和氣體出口;
所述供氣裝置(3)包括載氣氣源(6)、質量流量控制器(7)以及載氣導入管(9),載氣氣源(6)內的氣體經質量流量控制器(7)通過載氣導入管(9)由氣體入口通入玻璃樣品瓶(1)內;
玻璃樣品瓶(1)的氣體出口與氣體檢測裝置(4)的氣體進樣口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樣品瓶(1)為下端封閉、上端開口的中空玻璃管,上氣體入口端利用可耐高溫的硅膠墊(8)密封,硅膠墊(8)上插設有第一金屬針頭(12)和第二金屬針頭(13);第一金屬針頭(12)入口端與載氣導入管(9)密封連接,第二金屬針頭(13)出口端經氣體出口管(10)與氣體檢測裝置(4)的氣體進樣管(14)相連;
所述氣體進樣管(14)連接于氣體檢測裝置(4)的氣體進樣口處,其為金屬毛細管或石英毛細管,其外部設有電加熱裝置,可加熱穩定至一定溫度,避免油品蒸汽的冷凝吸附;
液態航空油品通過注射器(11)穿過硅膠墊(8)注入玻璃樣品瓶(1)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金屬針頭(12)和(13)為醫用注射器所用針頭,其針尖末端位于玻璃樣品瓶(1)中航空油品的液面以上,載氣導入管(9)與氣體出口管(10)分別通過第一、第二金屬針頭(12)和(13)與玻璃樣品瓶(1)內部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載氣氣源(6)為裝有載氣的鋼瓶,載氣導入管(9)上設有質量流量控制器(7),載氣流量可控;
所述載氣導入管(9)與氣體出口管(10)為有機聚合物材料管或不銹鋼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體檢測裝置(4)為直接氣體進樣的分析裝置,主要為氣體進樣的正離子模式在線質譜儀,通過氣體進樣管(14)與玻璃樣品瓶(1)相連;對航空油品揮發蒸汽的一部分采樣分析,其余作為尾氣排出。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樣品瓶(1)的容積大小可隨航空油品的用量調節,保證第一、第二金屬針頭(12)和(13)的針尖末端始終位于油品液面以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樣品瓶加熱模塊(2)和電加熱裝置(如:電加熱塊、電加熱絲或電加熱帶)經溫度控制儀(5)與外電源相連,可根據油品的種類調節玻璃樣品瓶(1)的加熱溫度。
8.一種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裝置在快速區分不同航空油品過程的應用,其特征在于:
采用權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裝置進行操作,包括如下步驟:
A.利用溫度控制儀(5)將玻璃樣品瓶(1)加熱至所需溫度,同時加熱氣體進樣管(14)至所需溫度;
B.打開質量流量控制器(7),設定惰性載氣的流量;
C.采用注射器(11)將量取的航空油品注入玻璃樣品管(1)內,保證玻璃樣品管(1)內側壁面無油品樣品粘附;
D.將第一、第二金屬針頭(12)和(13)穿過硅膠墊(8)插入玻璃樣品瓶(1)內,將載氣導入管(9)和氣體出口管(10)與玻璃樣品瓶(1)連通;
E.利用氣體檢測裝置(4)對航空油品加熱揮發的蒸汽流出氣在線采樣,獲得其揮發蒸汽的特征譜圖。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載氣為不含氧氣的惰性氣氛氣體(如:高純氮氣),防止航空油品加熱時被氧氣氧化而改變成分組成。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
氣體檢測裝置(4)為氣體進樣的正離子模式在線質譜儀,采用真空紫外燈離子源對航空油品的揮發蒸汽進行電離,該方法適用于成分較多且復雜的實際有機樣品,可簡化樣品的特征譜圖,利于根據其特征譜圖實現不同航空油品的區分鑒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964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