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蟹共生的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08267.0 | 申請日: | 2016-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88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立來;黃凱;任承云;黃永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湄潭縣宮廷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6/00 | 分類號: | A01G16/00;A01G1/00;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 地址: | 564101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稻 共生 養殖 方法 | ||
1.一種稻蟹共生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沿稻田田埂的內壁設置深30~35cm、寬60~70cm的溝渠,再在稻田內均布挖出深65~70cm、寬15~20cm的多條流通溝,多條流通溝構成網格狀,流通溝的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5~18%,溝渠上開設有輸水口,輸水口與每條流通溝兩端相通,相鄰流通溝間設有用于水流流出稻田的導流管,導流管上設有防止螃蟹外逃的隔離網,導流管距溝渠20~30cm,溝渠上設置有用于防止螃蟹外逃的隔離欄;
步驟二:在插秧前10~15天,向稻田的表面鋪撒生石灰,生石灰用量為500~600kg/hm2,鋪撒生石灰后10~12天向稻田內施加農家肥,農家肥使用量為700~900kg/hm2,農家肥距地面10~20cm;
步驟三:插秧后3~5天向稻田正中央區域內投水葫蘆且通過飄浮的攔截條限制水面葫蘆漂移,水葫蘆密度為50cm×50cm;
步驟四:水葫蘆投放后2~3天向稻田內投放蟹苗,蟹苗投放量為20000~21000只/hm2,蟹苗投放前使用4~6%的鹽水浸浴消毒4~5min;
步驟五:9月上旬~9月下旬為水稻收割前的螃蟹捕獲期,從插秧到螃蟹捕獲、水稻收割的管理期間,保持水葫蘆密度為30~50cm×~40~50cm,注意保持稻田內水的清潔,注重水稻、螃蟹疾病的防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蟹共生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螃蟹為稻田蟹。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蟹共生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葫蘆的投放以稻田正中央向外擴展且面積占稻田面積的20~2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稻蟹共生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的管理期間,稻田中的水每2~3天更換一次。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稻蟹共生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的管理期間,稻田通過溝渠不間斷從水源地引入活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湄潭縣宮廷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湄潭縣宮廷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0826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高炮降雨系統
- 下一篇:富硒水稻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