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裝卸料機伸縮套筒全行程運行軌跡精確檢測和調整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03602.8 | 申請日: | 2016-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23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濤;申亞波;郭科科;何行洲;金飛;葉榮山;江承志;陳澤威;周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11/26 | 分類號: | G01B11/26 |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裴金華 |
| 地址: | 31711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卸料機 內套筒 導向輪 直線度 伸縮套筒 導向間隙 運行軌跡 全行程 外套筒 壓水堆核電站 最優工作狀態 測試 調整試驗 過程燃料 連接試驗 燃料組件 垂直度 第一層 同心度 裝卸料 檢測 刮擦 晃動 損傷 測量 燃料 | ||
1.一種卸料機伸縮套筒全行程運行軌跡精確檢測和調整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連接試驗裝置
步驟1.1:將試驗裝置放置在換料水池底部,裝卸料機內套筒(9)正下方;
步驟1.2:下降裝卸料機內套筒(9),使抓具的定位銷(3)進入試驗裝置的定位孔之中;
步驟1.3:操作裝卸料機抓具(1),使4組鉤爪(2)張開并鉤住試驗裝置;
步驟1.4:提升內套筒(9),使其縮回至外套筒(7);
步驟二:調整試驗裝置
步驟2.1:松開裝卸料機外套筒(7)上所有導向輪螺栓(12),拆除導向輪架(10),導向輪(11)隨導向輪架(10)一起拆除,使內套筒(9)處于自由狀態;
步驟2.2:下降內套筒(9),使試驗裝置接近換料水池底部;
步驟2.3:將激光接收板(6)置于激光發射裝置(5)下方;
步驟2.4:開啟激光發射裝置(5);
步驟2.5:提升內套筒(9),觀察激光發射裝置(5)在激光接收板(6)的光斑位置變化,并根據光斑位置變化來調整激光發射裝置(5)的方向;
步驟2.6:按照步驟2.5反復調整并試驗,直至內套筒(9)升降時,光斑位置不再變化;
步驟2.7:回裝導向輪架(10),并重新緊固導向輪螺栓(12);
步驟三:測試內套筒運行直線度
步驟3.1:將激光接收板(6)放置在下堆芯板上;若堆芯不可用,也可將激光接收板(6)放置在傾翻坑底部,燃料轉運小車兩條軌道中間的正下方;
步驟3.2:將裝卸料機移動至激光接收板(6)上方,使激光接收板(6)可以接收到激光發射裝置(5)的光斑;
步驟3.3:全行程升降內套筒(9),監測激光接收板(6)上光斑移動的范圍,確認光斑中心偏移不大于3mm,否則需按照下述工藝步驟調整;
步驟四:調整外套筒的垂直度
步驟4.1:先后在外套筒(7)的0°、90°、180°以及270°方向懸掛鉛垂線(16),用鋼板尺在下部、中部以及上部3個位置分別測量外套筒(7)外壁距離鉛垂線的距離D1、D2以及D3;
步驟4.2:分析測量得到的D1、D2和D3,判斷外套筒(7)的垂直度是否滿足預設的精度要求;如不滿足,則通過增減外套筒支座(14)下方墊片(15)的厚度進行調整;
步驟4.3:按照步驟4.1重新測量外套筒(7)垂直度,如仍不滿足預設的精度要求,則繼續按照步驟4.2增減墊片來調整;
步驟五:調整內、外套筒同心度
步驟5.1:升降內套筒(9),確認是否有內套筒(9)與導向輪(11)的異常撞擊聲,若有則檢查提升內套筒(9)的鋼絲繩(18)是否處于外套筒(7)的正中位置;
步驟5.2:若鋼絲繩(18)不在外套筒(7)的正中位置,則調整主提升支撐橫(19)下端橡膠塊墊片(21)的厚度,使主提升卷揚機(17)產生旋轉,直至鋼絲繩(18)位于外套筒(7)的正中位置;此時內套筒(9)將處于外套筒(7)的正中位置;
步驟六:拆除所有導向輪
松開所有導向輪螺栓(12),并拆除導向輪架(10)以及墊片(13);
步驟七:調整第一層導向輪
步驟7.1:將裝卸料機移動至傾翻坑上方,在該位置內套筒(9)可降至下限位;
步驟7.2:下降內套筒(9),使其穿過燃料轉運小車兩條軌道之間,并降至下限位;此時只有最下面2層導向輪可以實現導向;
步驟7.3:調整第一層導向輪的兩側導向輪墊片(13)的厚度,使導向輪(11)剛剛好接觸到內套筒(9);以激光光斑開始移動為依據;
步驟7.4:對兩組導向輪(11)均增加1mm厚墊片;
步驟7.5:重新緊固導向輪螺栓(12);
步驟八:調整第二層導向輪
步驟8.1:調整第二層導向輪的兩側導向輪墊片(13)厚度,使其剛剛好接觸到內套筒(9);以激光光斑開始移動為依據;
步驟8.2:對兩組導向輪均增加1mm厚墊片,使導向輪(11)遠離內套筒(9);
步驟8.3:重新緊固導向輪螺栓(12);
步驟九:調整其它五層導向輪
步驟9.1:提升內套筒(9)高度1米,此時內套筒(9)進入第三層導向輪;
步驟9.2:調整兩側導向輪的導向輪墊片(13)厚度,使其剛剛好接觸到內套筒(9);以激光光斑開始移動為依據;
步驟9.3:對兩組導向輪均增加1mm厚墊片,使導向輪(11)遠離內套筒(9);
步驟9.4:重新緊固導向輪螺栓(12);
步驟9.5:重復步驟9.1至步驟9.4,依次調整好第四、五、六、七層導向輪;
步驟十:測試內套筒運行直線度
步驟10.1:全行程升降內套筒(9),監測并記錄激光接收板(6)上光斑的位置變化,確認光斑中心偏移不大于3mm;
步驟10.2:如果內套筒(9)運行出現卡澀,則對每組導向輪增加0.1mm厚度墊片,并重新測試,直至滿足要求;
所述的試驗裝置包括固定裝置(4)、激光發射裝置(5)和激光接收板(6);固定裝置(4)的上端設置有定位孔,通過鉤爪(2)和定位銷(3)與裝卸料機抓具固定連接;激光發射裝置(5)固定在固定裝置(4)的下部;固定裝置(4)下部開有通孔,激光發射裝置(5)發射的激光通過該通孔投射到位于固定裝置(4)下方的激光接收板(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機伸縮套筒全行程運行軌跡精確檢測和調整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3中的預設的精度要求為:外套筒(7)垂直度最大誤差不得超過4.8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門核電有限公司,未經三門核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0360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三維形狀測量裝置
- 下一篇:一種考慮缺陷尺寸情況下的物體缺陷深度的測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