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使用堆取料機進行物料堆積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85786.6 | 申請日: | 2016-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590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周俊明;金益平;李偉偉;王建軍;朱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65/28 | 分類號: | B65G65/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華英 |
| 地址: | 200941***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使用 堆取料機 進行 物料 堆積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堆取料機進行物料堆積的方法,用于對料場中的物料進行堆積,包括步驟:S1、使用堆取料機在道床一側沿道床延伸方向并排堆積至少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形態的初始料堆,任意兩個初始料堆之間間隔預設的第一安全距離;S2、使用堆取料機對初始料堆與道床垂直的左右兩側依次進行補堆,兩側補填料的體積相同,均貼緊初始料堆增加一底面為三角形的補填料堆,使初始料堆變成相對邊相互平行的成型料堆,且所有成型料堆中與道床延伸相交的邊均相互平行,任意兩個成型料堆之間間隔第二安全距離,第二安全距離小于第一安全距離。能夠有效的節省料場的場地空間,提高料場的儲備量,增加料場的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散貨堆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使用堆取料機進行物料堆積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料場堆積作業中采用的是定點堆積和合堆料堆積的作業方法,定點堆積作業是各類散貨碼頭采用的傳統的堆積作業技法,而合堆料堆積方法是根據港口堆場的現場實際情況,利用料場的寬度進行2個相鄰料場的合堆料作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港口快速的作業節奏,作業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系統的切換,進而造成了料場地址的浪費。通過港口生產工藝技術人員與國內知名港口交流發現,散貨港口的堆積技術工藝大相徑庭,無法有效的利用堆場有效堆積地址是存在的一個通病,目前采用的堆積技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堆取料機進行物料堆積的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有效的利用堆場有效堆積地址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堆取料機進行物料堆積的方法,用于對料場中的物料進行堆積,包括步驟:S1、使用堆取料機在道床一側沿所述道床延伸方向并排堆積至少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形態的初始料堆,任意兩個所述初始料堆之間間隔預設的第一安全距離;S2、使用所述堆取料機對所述初始料堆與所述道床垂直的左右兩側依次進行補堆,兩側補填料的體積相同,均貼緊所述初始料堆增加一底面為三角形的補填料堆,使所述初始料堆變成相對邊相互平行的成型料堆,且所有所述成型料堆中與所述道床延伸相交的邊均相互平行,任意兩個所述成型料堆之間間隔第二安全距離,所述第二安全距離小于所述第一安全距離。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1還包括步驟:S11、接收堆料信息,設置所述堆取料機的運行數據;S12、定位所述堆取料機進行堆料的起始位置;S13、所述堆取料機從所述起始位置開始堆料。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運行數據包括走行數據、俯仰數據和旋回數據。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堆取料機包括懸臂,所述步驟S2還包括步驟:S21、所述初始料堆的一側堆料過程為:控制所述懸臂逐步向內旋回角度、同時所述堆取料機逐步向遠離所述道床的方向移動,對所述初始料堆右側進行補料,使右側且靠近所述道床的頂角的角度擴大,形成底面為三角形的所述補填料堆;S22、所述初始料堆的另一側堆料過程為:控制所述懸臂逐步向外旋回角度、同時所述堆取料機逐步向靠近所述道床的方向移動,對所述初始料堆左側進行補料,使左側且遠離所述道床的頂角的角度擴大,形成底面為三角形的所述補填料堆。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堆取料機包括懸臂,所述步驟S2還包括步驟:S21’、所述初始料堆的一側堆料過程為:控制所述懸臂逐步向外旋回角度、同時所述堆取料機逐步向靠近所述道床的方向移動,對所述初始料堆右側進行補料,使右側且遠離所述道床的頂角的角度擴大,形成底面為三角形的所述補填料堆;S22’、所述初始料堆的另一側堆料過程為:控制所述懸臂逐步向內旋回角度、同時所述堆取料機逐步向遠離所述道床的方向移動,對所述初始料堆左側進行補料,使左側且靠近所述道床的頂角的角度擴大,形成底面為三角形的所述補填料堆。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全距離為15米。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安全距離為8至10米。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一種使用堆取料機進行物料堆積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8578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