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前車身增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73619.X | 申請日: | 2016-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393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金徒會;樸昌鎬;樸智雄;姜贊榮;金海雄;金民洙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0 | 分類號: | B62D25/00;B62D25/02;B62D25/12;B62D2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王錦陽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身 增強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前車身增強結構,可以包括:前圍板;前側構件,所述前側構件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延伸從而聯接至前圍板的下部;擋泥板構件,所述擋泥板構件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延伸并且聯接至前圍板的上部;前減震器殼體,所述前減震器殼體的下部聯接至前側構件而上部聯接至擋泥板構件;前罩板橫向構件,所述前罩板橫向構件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延伸從而聯接至前圍板的上部,所述前罩板橫向構件的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與前減震器殼體重疊并聯接至前減震器殼體;以及前減震器殼體側構件,所述前減震器殼體側構件附著至前減震器殼體的內表面,所述前減震器殼體側構件的上部聯接至前罩板橫向構件。
與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16年6月24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6-0079560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結合于此用于通過該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前車身增強結構。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前車身增強結構,所述前車身增強結構連接前減震器殼體和前罩板橫向構件并且通過前圍板側下方構件連接門檻和前側下方構件從而改進車輛的前方碰撞響應性能。
背景技術
通常地,車輛的前車身是形成發動機室(其設置在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的前部)的框架結構,并且包括前端模塊、前擋泥板構件、前圍板、前側構件和副框架等,所述前端模塊形成發動機室的前部并且裝配有冷卻模塊和前照燈等,所述前擋泥板構件形成發動機室的左部和右部并且為車輪以及懸架系統準備空間,所述前圍板設置在發動機室后方的駕駛室與發動機室之間的部段,所述前側構件在發動機室的下部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延伸地形成并且沿著寬度方向設置在左部和右部從而應對前方碰撞,所述副框架用于支撐和安裝懸架系統以及傳動裝置和安裝在發動機室中的發動機等等。
如果具有上述前車身的車輛與前方障礙物碰撞,則前側構件首先吸收沖擊能量同時由于接收沖擊而變形,如果碰撞持續,則擋泥板構件也吸收沖擊能量同時由于接收沖擊而變形。
施加至前側構件的沖擊產生力矩以使車身基于車輛的質量中心而逆時針旋轉,在車輛的高度方向上從頂部向底部擠壓車身的外力由于該力矩而作用在前懸架上,相反,在車輛的高度方向上從底部向頂部升高車身的外力作用在后懸架上,由于力矩而產生所謂的下傾(dipping)現象,其中車輛的在車輛長度方向的前部傾斜至地面側。
當發生車輛的前方碰撞事故的時候,該下傾現象例如干擾安全氣囊的最佳移動,從而乘客的碰撞安全性變差。
因此,需要一種當發生車輛的碰撞事故的時候通過減少下傾現象從而更安全地保護乘客且有效地應對前方碰撞的前車身改進結構。
公開于本發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各個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種前車身增強結構,當發生車輛的前方碰撞事故的時候,所述前車身增強結構減少下傾現象從而提高乘客的碰撞穩定性并通過適當地分散沖擊能量從而抑制前車身的過度變形。
根據本發明的各個方面,一種前車身增強結構可以包括:前圍板,所述前圍板劃分發動機艙和乘客室;前側構件,所述前側構件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延伸從而聯接至前圍板的下部;擋泥板構件,所述擋泥板構件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延伸并且聯接至前圍板的上部;前減震器殼體,所述前減震器殼體的下部聯接至前側構件而上部聯接至擋泥板構件;前罩板橫向構件,所述前罩板橫向構件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延伸從而聯接至前圍板的上部,所述前罩板橫向構件的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與前減震器殼體重疊并且聯接至前減震器殼體;以及前減震器殼體側構件,所述前減震器殼體側構件附著至前減震器殼體的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的內表面,所述前減震器殼體側構件的上部聯接至前罩板橫向構件。
在車輛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地形成的前柱可以聯接至擋泥板構件和前圍板。
在前側構件處延伸地形成的前側構件后下部的一端可以聯接至前柱的下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7361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從稠密點云生成3D全景圖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記錄兒童成長歷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