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46593.X | 申請日: | 2016-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878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郭慶洲;王魯強;高杰;李洪輝;李洪寶;牛傳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67/02 | 分類號: | C10G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國平;顧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環保 環烷 橡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石油產品加工領域,公開了一種制備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的方法,該方法包括:1)在加氫精制催化劑存在下,將環烷基減壓蠟油進行加氫預精制處理,得到預精制加氫蠟油;2)將所述預精制加氫蠟油進行減壓汽提,得到脫氣加氫蠟油;3)將所述脫氣加氫蠟油進行溶劑抽提分離,得到抽余液和抽出液;4)將所述抽余液進行除溶劑處理,得到所述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本發明提供的制備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的方法具有收率高、原料利用率高且符合環保指標要求的優點,而且本發明的方法工藝流程短,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由本發明的該方法獲得的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的質量優異,且具有較高的芳烴含量并與輪胎橡膠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產品加工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制備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橡膠填充油是橡膠生產或加工過程的重要助劑,是一類芳烴油,其作用主要是改善橡膠制品的物理機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因為橡膠填充油與橡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黑色橡膠和輪胎用橡膠所使用的填充油一般為芳烴油,芳烴油中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其中的苯并芘等具有致癌性。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人們對環境和健康問題日益關注。歐盟在2005/69/EC中對其中8種強致癌性多環芳烴(包括苯并[a]芘、苯并[e]芘、苯并[a]蒽、屈、苯并[b]熒蒽、苯并[j]熒蒽、苯并[k]熒蒽和二苯[a,h]并蒽)做出了嚴格限制,其含量總和必須小于10mg/kg,其中苯并[a]芘含量要小于1mg/kg。此外,REACH法規規定輪胎中使用的多環芳烴含量應小于輪胎質量的0.1%。自2010年1月1日起在輪胎生產中已全面禁止使用芳烴油作為橡膠填充油。
為了使橡膠填充油滿足環保要求,歐盟提出了將有毒芳烴油的替代品用于黑色橡膠的生產及輪胎的加工,替代品包括處理芳烴油(TDAE)、淺抽油(MES)和環烷油(NAP)。
處理芳烴油是將有毒芳烴油經過精制除去多環芳烴后得到橡膠填充油,精制過程一般采用公知的溶劑抽提技術。處理芳烴油的優點是芳烴含量較高,與橡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等量替代傳統的芳烴油用于橡膠產品中。但由于芳烴油來源受資源限制,且在進一步精制過程中脫出大量多環芳烴,造成收率損失,目標產品收率一般不高于50%,經濟性欠佳。
淺抽油是將石蠟基原油的適宜餾分經過溶劑或加氫淺度精制后再經溶劑脫蠟后得到的橡膠油產品,其特點是芳烴含量較低,與輪胎橡膠的相容性不好,一般不用于輪胎橡膠中。
環烷油是環烷基原油經過一系列精制工藝生產的滿足環保要求的橡膠填充油,其特點是,雖然環烷油的芳碳含量與淺抽油的芳碳含量相當,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環烷烴使得與橡膠的相容性優于淺抽油,可用于輪胎橡膠中,并且具有資源量大的優勢。
國際認可的關于橡膠填充油符合環保指標要求的標準是以IP346方法測定的橡膠油中四環以上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的質量含量小于3%,并且橡膠油中苯并[a]芘的質量含量小于1ppm,苯并[a]芘等8種芳烴的質量總含量小于10ppm。
現有技術通常是利用環烷基減壓餾分油具有芳烴含量較高的特點,采用溶劑抽提對其中的芳烴進一步富集和分離,從而生產符合環保要求的芳烴油用于橡膠制品中。
眾所周知,環烷基原油的減壓餾分油中的芳烴含量較高,是生產芳烴油的比較適宜的原料,但其中的多環芳烴,如四環芳烴、五環芳烴、六環芳烴等含量也較高?,F有技術采用對環烷基原油的減壓餾分油直接經過兩次溶劑抽提或先經低壓加氫處理再進行兩次抽提的方法生產環保型橡膠填充油,都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含多環芳烴的抽出物無法利用,導致符合環保要求的芳烴油收率低。另一方面,在抽提過程中產生的貧芳烴油也沒有效利用,造成環烷基原料利用率低。
充分利用環烷基原料資源,開發產品質量好、原料利用率高、產品收率高的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技術是本領域的發展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夠由環烷基減壓蠟油高收率地獲得高質量的環保型環烷基橡膠油的加工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465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