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單元以及顯示屏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14795.6 | 申請日: | 2016-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78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陸震生;朱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籮箕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F9/33 | 分類號: | G09F9/33;H01L27/32;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高靜;吳敏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單元 以及 顯示屏 | ||
一種顯示單元以及顯示屏,顯示單元包括:RGB背板,用于發出彩色光,RGB背板用于發出彩色光的面為正面,RGB背板正面上具有依次排列的三個發光材料層,三個發光材料層分別用于發出紅色光、綠色光和藍色光中的一種;與RGB背板正面相對設置的上蓋板,上蓋板用于使彩色光透過并投射至手指,形成帶有指紋信息的反射光;位于RGB背板正面上的光學指紋傳感器,用于接收帶有指紋信息的反射光以獲取指紋圖像;位于所述RGB背板正面上的中空環狀保護井,所述保護井環繞所述光學指紋傳感器,用于阻擋所述RGB背板發出的彩色光投射至所述光學指紋傳感器。本發明可以在不增加顯示屏的屏占比的條件下,實現全屏幕識別指紋圖像的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單元以及顯示屏。
背景技術
指紋識別功能逐漸在電子裝置中成為趨勢。現有的指紋識別模組通常為一種獨立結構,在將指紋識別模組應用在電子裝置中時容易造成用戶體驗差,例如在將指紋識別模組應用在手機正面則會影響手機的屏占比,應用在手機背面則位置比較尷尬,且不便于使用。
現有將指紋識別模組應用于電子裝置中時,通常有光學式以及電容式兩種方式。其中,電容式主要為在電子裝置的顯示屏的上表面覆蓋透明的網狀結構,通過電容感應的方式,判斷人的指紋特征點,以進行指紋圖像識別;光學式主要為采用透明的圖像傳感器貼附在電阻裝置的顯示屏表面。此外,對于透明的圖像傳感器而言,其本身需要吸收一定的光線來獲得指紋圖像,因此難以做的完全透明,同時圖像傳感器與顯示屏的貼合需要避免對應的像素,因此貼合設備的投入成本較高。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將光學指紋傳感器置于電子裝置的顯示屏內,既可以滿足全屏幕采集指紋圖像的要求,又能夠降低制作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顯示單元以及顯示屏,在實現屏幕顯示的同時,還能夠實現指紋圖像識別的功能,且降低制作成本。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單元,包括:RGB背板,用于發出彩色光,所述RGB背板用于發出彩色光的面為正面,所述RGB背板正面上具有依次排列的三個發光材料層,所述三個發光材料層分別用于發出紅色光、綠色光和藍色光中的一種;與所述RGB背板正面相對設置的上蓋板,所述上蓋板用于使所述彩色光透過并投射至手指,形成帶有指紋信息的反射光;位于所述RGB背板正面上的光學指紋傳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帶有指紋信息的反射光以獲取指紋圖像;位于所述RGB背板正面上的中空環狀保護井,所述保護井環繞所述光學指紋傳感器,用于阻擋所述RGB背板發出的彩色光投射至所述光學指紋傳感器。
可選的,所述保護井的厚度等于所述RGB背板與所述上蓋板之間的距離。
可選的,所述保護井的厚度小于所述RGB背板與所述上蓋板之間的距離。
可選的,所述保護井為中空環狀柱,所述保護井的厚度與所述保護井的直徑的比值為長寬比,且所述長寬比為0.1~15。
可選的,所述顯示單元還包括:位于所述RGB背板與所述上蓋板之間的支撐結構,且所述支撐結構的厚度等于所述RGB背板與所述上蓋板之間的距離。
可選的,所述保護井為疊層結構,包括透光材料層以及位于所述透光材料層側壁上的遮光材料層,其中,所述透光材料層環繞所述光學指紋傳感器。
可選的,所述上蓋板為透光蓋板。
可選的,所述顯示單元設置于顯示屏上,所述顯示屏上具有呈陣列式排布的多個顯示單元;所述三個發光材料層均呈條狀且沿行向并列設置。
可選的,在沿行向方向上,所述三個發光材料層的排列順序為:紅色發光材料層、綠色發光材料層、藍色發光材料層;其中,所述紅色發光材料層用于發出紅色光,所述綠色發光材料層用于發出綠色光,所述藍色發光材料層用于發出藍色光。
可選的,所述三個發光材料層在行向上的寬度均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籮箕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籮箕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1479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