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拱墻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85887.6 | 申請日: | 2016-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01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沿宗;李治國;卓越;李建華;趙爽;尤顯明;馬召林;鄒翀;高攀;胡景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E21D11/18;E21F15/0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市凱旋專利事務所 41112 | 代理人: | 陸君 |
| 地址: | 471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襯砌 初支結構 軟巖隧道 二襯 高地 拆除 拱墻 靜力 拆換 交界位置 徑向注漿 施工安全 圍巖加固 大變形 段處理 有效地 回填 洞渣 圍巖 與非 重復 保證 | ||
一種用于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其步驟如下:1)、在襯砌拆除與非拆除段交界位置加固;2)、拱墻襯砌進行徑向注漿圍巖加固,然后進行臨時洞渣回填;3)、靜力拆除上部原有二襯和初支結構;4)、施作上部初支結構;5)、靜力拆除中部原有二襯和初支結構;6)、施作中部初支結構;7)、靜力拆除下部原有二襯和初支結構;8)、施作下部初支結構;9)、施作拱墻二襯結構;10)、重復步驟(3)~(9),直至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處理完成。本發明有效地解決了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襯砌拆換時易發生圍巖大變形的問題,保證了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襯砌拆換時的施工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隧道病害整治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拱墻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在極高地應力軟巖環境下,由于高地應力和軟弱圍巖的共同作用,修建的隧道常常出現支護系統破壞失效,為了保證隧道的結構安全,需要對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支護結構進行拆換處理。如何保證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支護結構拆換施工的安全是隧道開裂破壞處理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對于一般隧道因質量問題,如襯砌厚度不足、存在較大空洞或偷工減料等,導致的隧道襯砌病害或缺陷,主要通過采用全環一次性靜力拆除或者控制爆破拆除的方法進行處理,而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的襯砌如采用全環一次性拆除,圍巖極有可能發生大變形甚至坍塌的危險,嚴重威脅施工安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拱墻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所述的方法能夠有效控制極高地應力軟巖環境下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襯砌拆換時的軟巖大變形,防止拆換時發生坍塌風險,為隧道襯砌拆換的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保證。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所述的方法在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需要處理時使用,其步驟如下:
(1)、在襯砌拆除與非拆除段交界位置加固;
(2)、拱墻襯砌進行徑向注漿圍巖加固,然后進行臨時洞渣回填;
(3)、靜力拆除上部原有二襯和初支結構;
(4)、施作上部初支結構;
(5)、靜力拆除中部原有二襯和初支結構;
(6)、施作中部初支結構;
(7)、靜力拆除下部原有二襯和初支結構;
(8)、施作下部初支結構;
(9)、施作拱墻二襯結構。
(10)、重復步驟(3)~(9),直至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段處理完成。
所述的一種用于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隧道拆換施工作業面分為上、中、下三個分部,每一分部縱向長度為4~6m,高度2.5~4.0m,每次拆除進尺0.6m~0.8m。
所述的一種用于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步驟(1)中交界位置加固時,在原襯砌內側增設3榀H175型鋼套拱,拱架間距0.5m,拱墻設φ8網片,網格間距20cm×20cm,拱架間采用φ22連接筋連接,環向間距1.0m,噴C30混凝土,厚25cm。以保護非拆除段的襯砌不被破壞,拱架的起點必須設置在拆除與非拆除段的交界處,加固層設置在非拆除段側。
所述的一種用于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襯砌開裂破壞的處理方法,步驟(2)中,在襯砌開裂段拱墻襯砌上施作φ42徑向注漿小導管,長3~5.0m,間距1.2m×1.2m,梅花形布置,使用P.O 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858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