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52022.X | 申請日: | 2016-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230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潘喜強;王瑞;高亞娜;李玉潔;曾清湖;吳西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元創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7/18 | 分類號: | B01J27/18;B01J35/10;C07D207/2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5 | 代理人: | 向華 |
| 地址: | 710061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乙基 吡咯烷酮 脫水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含鈉鑭磷水溶液配制、第一次浸漬、第二次浸漬、混配、干燥與焙燒等步驟。本發明催化劑制備方法簡單,耗水量、能耗低、周期短、產量高,制備的催化劑機械強度高,不易粉化,使用壽命長。本發明催化劑在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效果,NHP的轉化率大于80%,NVP選擇性大于92%,且催化劑在含水蒸氣反應條件下連續反應100小時后,催化劑性能保持穩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的單體,后者廣泛用于醫藥、化妝品、消毒劑、油田采集和水處理等領域。目前NVP的工業合成方法主要是乙炔法(又稱Reppe法)和脫水法。乙炔法存在易燃易爆、三廢多、設備要求高、操作成本高等難以克服的缺點,國內外的科技工作者都一直在研究可替代的合成方法。脫水法具有操作安全、設備要求低、三廢少、產品純度高等優點。脫水法是在催化劑的存在下通過N-羥乙基吡咯烷酮(NHP)分子內氣相脫水而得到NVP。脫水法工藝的市場競爭力與催化劑性能密切相關,只有進一步提高催化劑反應性能,才能夠降低脫水法制備NVP的工業生產成本。但是目前公開資料中,NVP選擇大于90%的高性能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數量有限,有待于開發新的催化劑配方和制備方法。
US5801252和US5625076公開了組成為MaSibXcOd的脫水催化劑,其中M是一種或多種選自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元素,X是至少一種選自B、Al或P的元素,a=1,b=1~500,c=0~1,d是由a、b與c以及每個元素價態確定的值。專利中的MaSibXcOd脫水催化劑采用過量浸漬法制備,前驅體溶液與二氧化硅類載體混合,然后在水浴加熱條件下,將大量多余的水蒸發掉,最后干燥焙燒即可。
CN1712397A公開了組成為MaSibLacRed的多元氧化物催化劑,其中M是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元素,La和Re是稀土元素,其中a、c、d=0~1,b=1~100。專利中的MaSibLacRed催化劑制備方法是將前驅體溶液在pH 6.5~8范圍內與白炭黑混合,然后在水浴加熱條件下濃縮至干,最后干燥焙燒得到催化劑成品。
劉娜,張明森等人(石油化工,2012,41增刊,347-349)報道了一種Na1Si50La0.1Ce0.1催化劑,其制備方法與CN1712397A專利中采用的制備方法相同,研究發現催化劑失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活性組分Na的流失,說明這類催化劑抗水性有待提高。
上述專利報道中的催化劑制備方法產量低、能耗高、周期長,并且大部分制備方法制備的只是粉體催化劑,不適合用于制備工業催化劑。目前專利和文獻報道中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均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催化劑成型方法未見報道。
本發明人在總結現有技術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實驗研究與分析,終于完成了本發明。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所述N-羥乙基吡咯烷酮脫水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技術方案]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元創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西安元創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520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