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升降機構平層定位結構及其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50472.5 | 申請日: | 2016-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2369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戴水文;張亞東;潘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明和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6/42 | 分類號: | E04H6/42;E04H6/18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凱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楊連華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升降 機構 定位 結構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立體車庫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升降機構平層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中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停車難問題日益突顯,藉此出現的立體車庫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現有技術中,立體車庫中一般通過固定在地面上的車庫支撐梁構成整體的車庫框架,車庫框架中設置多個駐車位,通過搬運器將汽車運送至不同的駐車位,搬運器上鋪設載車板,汽車行駛至載車板上后,由立體車庫中的升降以及平移裝置實現載車板的搬運。
立體車庫使用過程中,搬運器將載車板轉移至不同高度的駐車位時,需要通過平層定位機構保證載車板與駐車位的高度相適應,使得載車板能夠順利進入相應的駐車位。
隨著立體車庫的不斷發展,平層定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還是存在精度不高、安裝調試周期較長、無防墜落功能等不足,后來發展到軟著陸的定位方式,由于定位花費時間長,存在停車效率低的缺點,故其應用也同樣受到局限。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升降機構平層定位結構,以克服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精確度高且定位時間短的升降機構平層定位結構。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升降機構平層定位結構,其包括:
一定位支座,對應地固定在一井道中的每層車位處,所述定位支座設有一平層定位部及一插銷動作部位于所述平層定位部上方;一升降機構在所述井道中上下移動,一第一光電開關安裝于所述升降機構上,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用于發射光信號,所述升降機構包括一平層插銷;一第二光電開關位于所述平層定位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發射的光信號;一第三光電開關位于所述插銷動作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發射的光信號;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平層插銷在所述升降機構中左右伸縮;當所述升降機構從上向下移動,所述升降機構到達所述插銷動作部時,所述第三光電開關接收到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發射的光信號,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層插銷伸出所述升降機構左右兩側;當所述升降機構從所述插銷動作部繼續向下移動到所述平層定位部時,所述第二光電開關接收到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發射的光信號,所述平層插銷插接在所述平層定位部上使得所述升降機構定位于所述定位支座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插銷動作部與所述平層定位部上下之間的間距為20厘米。一編碼器安裝在所述升降機構的電機輸出軸端上,用于計算所述升降機構上下的位移。所述編碼器測量所述升降機構的電機轉速,所述編碼器與一變頻器電性連接,以使所述編碼器測量的升降機構的電機轉速信息,輸出給所述變頻器。一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所述限位開關輸出測距信息給所述控制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手段:6、所述升降機構平層定位結構的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S1、所述升降機構從上向下移動,所述第一光電開關開始啟動,不斷的發射光信號;S2、當所述升降機構下降到所述插銷動作部時,所述第三光電開關接收到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發射的光信號,所述第三光電開關接收的光信號反饋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層插銷伸出所述升降機構的左右兩側;S3、所述升降機構繼續向下移動,所述插銷動作部與所述平層定位部上下之間的間距為厘米,使得所述升降機構下降時有時間來緩沖從而使得所述平層插銷能完全伸出所述升降機構的左右兩側,當所述升降機構下降到所述平層定位部時,所述第二光電開關接收所述第一光電開關發射的光信號,所述第二光電開關接收的光信號反饋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層插銷插接在所述平層定位部上使得所述升降機構定位于所述定位支座上。
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S4、所述升降機構繼續下降2~3s,使得升降機構完全插在所述平層定位部,所述升降機構與所述平層定位部可靠接觸。包括以下步驟當所述升降機構從N層的所述平層定位部并需運行到其他層的所述平層定位部時,所述升降機構要先上升至所述插銷動作部,所述第三光電開關將接收到的第一光電開關的光信號反饋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層插銷伸縮回到所述升降機構里面,然后再重復步驟S2到步驟S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明和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明和智能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5047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