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波束選擇方法及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1610801373.8 | 申請日: | 2016-09-05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004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發明(設計)人: | 劉敏;侯曉林;王新;蔣惠玲;劉丹譜;吳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NTT都科摩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郭曼,王琦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千代***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波束 選擇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移動通信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波束選擇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已經開始廣泛地部署在世界各地,而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已經成為了新興的研究領域。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應用已成為5G技術的一個熱門領域。跟傳統的MIMO技術相比,大規模MIMO可以在基站(eNB)使用更多的天線,以期提供更大的吞吐量。同時,在大規模MIMO技術之下進一步應用波束成形技術,可以實現更精準的指向性服務,從而可以在相同的空間中提供更多的通信鏈路,通過這種空間復用,進一步提高基站的服務容量。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實例提供了一種波束選擇方法。該方法包括:
a、預先配置第1級至第K級波束以及各級波束之間的對應關系;其中,K為自然數;
b、向用戶終端UE發送第1級的各個波束;
c、接收UE反饋的波束索引;
d、確定所接收波束索引對應的波束,
若所確定的波束不是第K級波束,則向UE發送所確定波束對應的下一級波束中的各個波束,然后返回c;
若所確定的波束是第K級波束,則將所確定的波束作為UE選擇的候選波束。
本申請的實例還提供了一種實現上述波束選擇方法的基戰,包括:
配置模塊,用于進行波束選擇配置,確定第1級至第K級各級波束以及各級波束之間的對應關系;其中,K為自然數;
波束參考信號發送模塊,用于向用戶終端UE發送波束參考信號;
反饋接收模塊,用于接收UE反饋的波束索引;
控制模塊,用于控制波束參考信號發送模塊向UE發送配置模塊所配置的第1級波束的波束參考信號;在反饋接收模塊接收到UE反饋的波束索引后,確定UE所反饋波束索引對應的波束,并判斷該波束是否為第K級的波束,如果是,則該波束為UE選擇的波束;如果不是,則控制波束參考信號發送模塊向UE發送該波束對應的下一級波束的波束參考信號。
本申請所述的波束選擇方案,無需將候選波束逐一發給UE進行測量,從而在候選波束數目較多地情況下可以大大降低波束選擇過程的開銷。此外,在本申請所述的波束選擇方案中,要求上級波束的寬度都大于下級波束的寬度,因此,UE先從寬度較寬的波束中選擇,再從寬度較窄的波束中選擇,從而可以更好地對抗相位噪聲對波束選擇精確度的影響,提高波束選擇的精確度,進而保證通信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顯示了本申請一個實例所述的各級波束的示例;
圖2顯示了本申請一個實例所述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流程圖;
圖3顯示了基站與單一UE進行波束選擇的過程;
圖4顯示了基站與多個UE進行波束選擇的過程;
圖5顯示了本申請另一個實例所述的波束選擇方法的流程圖;
圖6顯示了本申請一個實例所述對所選擇波束進行相位精細調整的示例;
圖7顯示了本申請一個示例所述的對所選擇波束進行相位精細調整的方法流程圖;
圖8a和8b顯示了本申請另一個實例所述的對所選擇波束進行相位精細調整的示例;以及
圖9顯示了本申請一個實例所述的基站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例,而不是全部的實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如前所述,通過將大規模MIMO技術和波束成形技術相結合可以獲得更多的天線以及更多的波束,例如,在5G系統中可以使用的波束的數目可以達到512個,甚至更多。隨著天線數及波束數目和精度的增加,系統的容量可以得到大幅度地提高。而且隨著波束數目的增加,每個波束的寬度也變得越來越窄,從而可以實現更為精確的指向性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移動終端(UE)如何進行波束的選擇也成了5G通信系統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NTT都科摩,未經株式會社NTT都科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013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