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波束選擇方法及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1610801373.8 | 申請日: | 2016-09-05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004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發明(設計)人: | 劉敏;侯曉林;王新;蔣惠玲;劉丹譜;吳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NTT都科摩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郭曼,王琦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千代***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波束 選擇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波束選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預先配置第1級至第K級波束以及各級波束之間的對應關系;其中,K為自然數;
b、向用戶終端UE發送第1級的各個波束;
c、接收UE反饋的波束索引;
d、確定所接收波束索引對應的波束,
若所確定的波束不是第K級波束,則向UE發送所確定波束對應的下一級波束中的各個波束,然后返回c;
若所確定的波束是第K級波束,則將所確定的波束作為UE選擇的候選波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級至第K級波束滿足如下條件:
第i級的各個波束分別對應兩個及以上第i+1級的波束;
第i+1級的波束均對應1個第i級的波束;
第i級的各個波束分別可以對應兩個及以上第i+1級的波束;
第K級波束為N個候選波束,N為自然數;以及
第i級的各個波束的方向分別與其對應的兩個及以上第i+1級波束的方向相關;其中,i=[1,K-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i級波束的寬度大于第i+1級波束的寬度,其中,i=[1,K-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級的各個波束的方向分別與其對應的兩個及以上第i+1級波束的方向相關包括:
所述第i級波束的系數與其對應的第i+1級波束的系數的相關系數大于預先設定的閾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的系數包括波束的陣列因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戶終端UE發送第1級的各個波束包括:
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或動態控制信令進行波束參考信號BRS資源配置;以及
在配置的BRS資源上發送第1級各個波束的BRS。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戶終端UE發送第1級的各個波束包括:
預先在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中配置波束參考信號BRS資源;
在準備發送BRS時通過動態信令通知UE準備接收BRS;以及
在配置的BRS資源上發送第1級各個波束的BRS。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UE發送所確定波束對應的下一級波束中的各個波束包括:
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或動態控制信令進行波束參考信號BRS資源配置;以及
在配置的BRS資源上發送下一級各個波束的BRS。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UE發送所確定波束對應的下一級波束中的各個波束包括:
預先在無線資源控制RRC信令中配置波束參考信號BRS資源;
在準備發送BRS時通過動態信令通知UE準備接收BRS;以及
在配置的BRS資源上發送下一級各個波束的BRS。
10.根據權利要求7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動態信令通知UE準備接收BRS包括:
在下行控制信道上傳輸的與下行傳輸有關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上增加BRS指示比特;其中,所述BRS指示比特為1時表明基站將開始發送BRS;
在準備發送BRS時,將所述BRS指示比特設置為1。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通知UE反饋波束索引的模式;其中,所述反饋波束索引的模式包括:無需反饋;僅反饋所選擇波束的波束索引;以及除反饋所選擇波束的波束索引外,還需反饋信道質量指示CQI,秩指示RI和預編碼矩陣指示PMI。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UE反饋波束索引的模式包括:
在下行控制信道上傳輸的與下行傳輸有關的DCI上增加反饋模式指示比特,其中,所述反饋模式指示比特為0表明不需要進行反饋;所述反饋模式指示比特為1表明僅需反饋所選擇波束的波束索引;所述反饋模式指示比特為2表明不僅需要反饋所選擇波束的波束索引還需要反饋當前的CQI、RI以及PM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NTT都科摩,未經株式會社NTT都科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0137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