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解耦式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01081.4 | 申請日: | 2016-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748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初亮;孫成偉;朱鵬昊;楊毅;趙迪;李天驕;郭建華;許楠;蔡健偉;張志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T1/10 | 分類號: | B60T1/10;B60T7/04;B60T8/32;B60T8/48;B60T13/14;B60T13/58;B60T13/66;B60T13/68;B60T13/74;B60T17/22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齊安全;胡景陽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擬單元 踏板行程 管路連接 主動增壓 能量回收 汽車制動 液壓裝置 制動主缸 出液口 全解耦 液壓控制單元 制動操縱機構 儲液罐 進液口 液壓調節單元 制動能量回收 防抱死系統 車輛制動 軟管 接口D 后腔 前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解耦式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克服現有車輛制動防抱死系統無法實現制動能量回收的問題,一種全解耦式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包括制動操縱機構、主動增壓單元、踏板行程模擬單元、ABS液壓調節單元;所述的制動操縱機構包括儲液罐與制動主缸;所述的儲液罐的出液口e通過軟管與主動增壓單元的接口A連接,制動主缸的前腔出液口H與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D管路連接,制動主缸的后腔出液口I與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E管路連接;主動增壓單元的接口B和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F與ABS液壓控制單元的進液口J管路連接,主動增壓單元的接口C和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G與ABS液壓控制單元的進液口K管路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屬于汽車制動系統領域的能量回收裝置,更確切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全解耦式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減少、低碳減排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為汽車工業實現利用清潔能源、做到低碳低排放的有效途徑。制動能量回收是新能源汽車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其實現節能環保的有效途徑之一。新能源汽車的制動能量回收技術可以將汽車制動過程中損失在摩擦制動器上的熱能,通過電機的發電作用回收,轉換為電能儲存在電池中,電機同時產生制動力供給汽車的一部分制動需求,達到使汽車減速停車同時回收能量的目的。因此,需要研究設計一種適用于新能源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控制該液壓裝置產生液壓制動力,通過與電機產生的制動力配合,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制動能量回收。
目前在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液壓裝置的研究領域國外長期處于領先地位,且關鍵技術被嚴格保密,而國內在研究過程中存在技術瓶頸難以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較少。縱觀國內外,較為常見的一種研究方法為在已經成熟應用的汽車液壓調節單元基礎上進行研究開發。
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關于制動能量回收液壓裝置的專利如下:
中國專利公布號為CN103895634A,公布日為2014年07月02日,發明名稱為“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申請人為吉林大學。該發明能夠通過前軸解耦有效地實現前軸的主動增壓,但是無法對后軸的液壓制動力進行控制,只能由駕駛員提供后軸的液壓制動力。
中國專利公布號為CN104379418A,公布日為2015年02月25日,發明名稱為“用于運行車輛的再生制動系統的方法、用于車輛的再生制動系統的控制裝置以及再生制動系統”,申請人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該專利通過電機推動主缸活塞前進實現主動增壓,但其結構復雜,元件較多,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了現有車輛制動防抱死系統無法實現制動能量回收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全解耦式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一種全解耦式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液壓裝置包括制動操縱機構、主動增壓單元、踏板行程模擬單元與ABS液壓調節單元。
所述的制動操縱機構包括的儲液罐與制動主缸;
所述的儲液罐的出液口e通過軟管與主動增壓單元的接口A連接,制動主缸的前腔出液口H與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D管路連接,制動主缸的后腔出液口I與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E管路連接;主動增壓單元的接口B和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F與ABS液壓控制單元的進液口J管路連接,主動增壓單元的接口C和踏板行程模擬單元的接口G與ABS液壓控制單元的進液口K管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010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