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食品級茶黃素類物質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93362.X | 申請日: | 201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9941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丁陽平;童華榮;張藝林;索化夷;岑遠建;侯宏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17/16 | 分類號: | C12P1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0715***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黃素類 收集液 大孔樹脂吸附 兒茶素類物質 茶鮮葉 緩沖液 流出液 食品級 洗脫 勻漿 制備 發酵 乙醇水溶液洗脫 體積百分比 一次發酵液 乙醇洗脫液 安全隱患 吸附過程 有機溶劑 純凈水 發酵液 可重復 乙醇 后向 通氧 吸附 過濾 并用 超標 濃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級茶黃素類物質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茶鮮葉加入含乙醇緩沖液中勻漿,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兒茶素類物質通氧發酵,將發酵液上大孔樹脂吸附并用0.3~1.0BV上述緩沖液進行洗脫,吸附過程中待流出液中出現兒茶素類物質時開始收集流出液至洗脫完畢,獲得收集液,再將茶鮮葉加入收集液中勻漿,經過濾、發酵、吸附、再次獲得收集液,上述操作可重復多次,待最后一次發酵液上大孔樹脂吸附后,分別用純凈水、體積百分比為20~30%和60~80%乙醇水溶液洗脫,收集60~80%乙醇洗脫液,濃縮,干燥,制得茶黃素類物質。該方法工藝簡單,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廉,易于工業化,產品不存在有機溶劑超標等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食品級茶黃素類物質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茶黃素類化合物是兒茶素類物質的氧化聚合物產物,是紅茶的重要品質成分,一般占紅茶干物重的0.5~2%。目前已發現的茶黃素類衍生物有20多種,其中主要有四種,分別為茶黃素(TF)、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F-3-G)、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F-3′-G)及茶黃素-3,3′-雙沒食子酸酯(TFDG)。大量研究表明茶黃素類化合物具有多種藥理功能如抗氧化、防癌抗癌、抗炎、降血糖、降血脂及減肥等功效,其中TFDG的作用最強。
目前,現有的茶黃素類化合物的制備一般包括合成和分離,其中,應用大孔樹脂(如NKA、AB-8、D101等)分離茶黃素類混合物已取得很大進展,因此,如何提高茶黃素類物質合成的產率(或兒茶素類轉化率)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茶黃素類物質合成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學合成法和酶法合成,由于前者會影響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并且反應難控制,產率低,其應用前景受到限制,酶法合成自然成了首選,但是目前的酶法合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它們均為單次反應,造成大量未反應兒茶素類物質的浪費,降低兒茶素類物質的利用率;其次,現有兒茶素類酶法合成茶黃素類化合物的氧化反應體系并非最佳,有待進一步改進;另外,目前普遍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發酵液中的茶黃素類物質,不但沒有解決兒茶素類化合物轉化率低的缺點(或茶黃素類產率低),還降低了產品的安全性,增加了萃取、濃縮步驟,增加能耗;最后,目前酶法合成的茶黃素物質中生物活性最強的TFDG含量少,降低了茶黃素類化合物的藥用價值。
因此,目前急需一種能提高茶黃素類物質合成產率(或兒茶素類轉化率)并能提高產品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品級茶黃素類物質的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1、一種食品級茶黃素類物質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茶鮮葉加入含乙醇緩沖液中勻漿,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兒茶素類物質,通氧發酵制得發酵液1;
(2)將步驟(1)中制得的發酵液1上大孔樹脂吸附完成后,用步驟(1)中所述含乙醇緩沖液進行洗脫,洗脫體積為0.3~1.0BV;所述發酵液1上大孔樹脂吸附過程中待流出液中出現所述兒茶素類物質時開始收集所述流出液至所述洗脫完畢,獲得收集液1;
(3)將茶鮮葉加入步驟(2)中制得的收集液1中勻漿,過濾后濾液通氧發酵,制得發酵液2;
(4)將步驟(3)中制得的發酵液2上步驟(2)中的大孔樹脂吸附完成后,用步驟(1)中所述含乙醇緩沖液洗脫,洗脫體積為0.3~1.0BV;所述發酵液2上大孔樹脂吸附過程中待流出液中出現所述兒茶素類物質時開始收集所述流出液至所述洗脫完畢,獲得收集液2;
(5)重復步驟(3)、步驟(4),待最后一次發酵液上大孔樹脂吸附完成后,分別用純凈水、體積百分比為20~30%和60~80%乙醇水溶液洗脫,收集60~80%乙醇洗脫液,濃縮,干燥,制得茶黃素類物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未經西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9336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