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脈沖式氫化工業級碳酸鋰制備電池級碳酸鋰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55874.7 | 申請日: | 2016-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65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云河;許開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D15/08 | 分類號: | C01D15/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肖珍 |
| 地址: | 448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脈沖 氫化 工業 碳酸鋰 制備 電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純度電池級碳酸鋰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脈沖式氫化工業級碳酸鋰制備電池級碳酸鋰的方法。
背景技術
碳酸鋰作為鋰鹽的重要化合物,有較多的工業用途,根據GB/T 11075-2013、YS/T 582-2013等相關國標和行標,工業級Li2CO3含量小于99.5%,電池級Li2CO3含量99.5%~99.9%。
碳酸鋰廣泛應用于玻璃陶瓷、新能源汽車、合金以及醫藥等領域。近年來,隨著我國倡導低碳環保的方針,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最為顯著的就是鋰電池產業迅猛增長,鈷酸鋰、鎳酸鋰、鎳鈷酸鋰、磷酸鐵鋰和鎳鈷錳酸鋰等正極材料大多使用碳酸鋰為原料制備而成。使得碳酸鋰的需求量日益增長,應用的領域也不斷擴大,然而對它的純度也越來越高,生產工業級的碳酸鋰成本低、產量大,因此直接以工業級碳酸鋰為原料制備電池級碳酸鋰是最行之有效的。
目前以工業級碳酸鋰為原料生產電池級碳酸鋰,主要有苛化法、電解法、氫化分解法等。其中常用的苛化法是指將碳酸鋰與石灰反應,經過過濾除雜后得氫氧化鋰,再用高純度的CO2氣體合成制備電池級的碳酸鋰;電解法主要是電解飽和的氯化鋰溶液,制備高純度的氫氧化鋰,通過高純度的CO2氣體制備電池級碳酸鋰;氫化分解法是指將難溶的碳酸鋰溶液轉化成溶解度大的碳酸氫鋰,這樣除去不易被氫化的雜質(主要包括Ca、Mg等),加熱碳酸氫鋰溶液制備電池級碳酸鋰。
比如采用氫化工藝的有中國專利200710019052.3《一種利用鹽湖鋰資源制取高純碳酸鋰的工藝方法》,以鹽湖鹵水為原料制備工業級碳酸鋰,通入CO2氣體氫化,經過相關的除雜過程后,在負壓條件下分解碳酸氫鋰,洗滌多次制備電池級的碳酸鋰;也有相關期刊文獻《氫化條件對碳酸鋰提純的影響》(材料導報B,2011.7,25,吳鑒)指出10g的碳酸鋰和二氧化碳流量為1L/min,在25℃下反應40min,得到的二氧化碳利用率僅僅只有7.6%;《粗級碳酸鋰提純工藝過程研究》(無機鹽工業,2013.8,8,李燕茹)中選擇10g的碳酸鋰在20℃下和1L/min二氧化碳反應150min,二氧化碳利用率2.02%,影響以上二氧化碳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因為單位時間內溶液中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很少,影響傳質過程,進而影響CO2氣體的利用率,導致氣體原料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脈沖式氫化工業級碳酸鋰制備電池級碳酸鋰的方法,該發明能極大提高氫化工藝中高純度CO2氣體的利用率。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首先將工業碳酸鋰和水混合配制成漿料,通過電磁脈沖加料裝置向漿料中加入高純度CO2氣體,溶液變成可溶性較強的碳酸氫鋰溶液,進而通過分解釜分解碳酸氫鋰,除去不易被氫化的雜質,再通過苛化反應,濃縮,離子交換樹脂除雜質Ca、Mg等,通入高純度的CO2氣體,制備了電池級的碳酸鋰。其反應原理如下:
(1)氫化反應:將工業級碳酸鋰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漿料,按照氫化釜內一定壓力以脈沖式加入CO2氣體,在溫度為20~25℃之間反應,將碳酸鋰轉化為碳酸氫鋰,反應式如下:
Li2CO3+CO2+nH2O=2LiHCO3+(n-1)H2O
(2)分解反應:將得到的碳酸氫鋰溶液通入分解釜中,溫度提升至90℃~100℃,碳酸氫鋰分解為碳酸鋰,反應式如下:
2LiHCO3=Li2CO3+H2O+CO2
(3)苛化反應:工業級碳酸鋰和Ca(OH)2按一定質量比混合反應,將釜內溫度維持在90℃~100℃,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逐漸變渾濁,有不溶物CaCO3產生,反應式如下:
Li2CO3+Ca(OH)2=CaCO3+LiOH+H2O
(4)合成反應:過濾上述苛化液,將濾液轉入至合成釜中,并向其中高純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5587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